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艺术类>内容

中国美术史上,那些因改行却成名的大画家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4/4/24 15:59:40

来源:青州画廊联盟

本网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不少著名画家并不是一开始就画画的,有的职业甚至和艺术创作完全不沾边儿,可是,他们半路出家,勤学苦练,终成一流大师。

那一年,他在太行山当强盗,遇上了平素极为倾慕的画者李唐,果断拜师,勤学苦练,后来进入南宋宫廷画院,成为魁首,他是萧照。

北宋末年,北方边境狼烟四起、战马嘶鸣,宋朝的“艺术皇帝”赵佶被金人俘获并囚于井中“坐井观天”,慌忙中继位的高宗赵构决定迁都临安(现杭州),宫廷画师李唐也收拾行装狼狈向南逃窜。

这一天,李唐数人行至太行山区一个僻静处,忽然跃出一支人马,为首一员彪形大汉正是太行山草寇头目萧照,手提车轮大斧高呼“此山是我开!”。李唐滚鞍落马,慌忙将所带辎重如数奉上,萧照一一细查,除了画具以及数幅画作,并无金银珠宝,失望之余,信手打开一幅画,正是李唐的名作《万壑松风图》。但见万松千壑、高岭飞泉,远山空灵俊丽,清泉奔涌。萧照看罢,伏地便拜,自幼蕴含在体内的艺术细胞迅速分裂,执意随李唐拜师学艺。李唐无奈,收下徒弟,萧照放火烧毁了栖身的洞窟,遣散了众喽罗,牵马挑担随师傅南下临安。

到达临安,萧照悬梁刺股、潜心学艺,艺术造诣突飞猛进,大有“青出于蓝”之势,后来被补入南宋画院为待诏,又补迪功郎,赐金带。宋高宗曾给他的画《山水小景》题:“白云断处斜阳转,几曲青山照画屏”的诗名。

萧照的传世名作《山腰楼观图》

蕭照的傳世名作《山腰樓觀圖》,整個畫面偉峰半壁峭立,山間藏壹古剎,樹木蔥蘢,江水曲環,孤舟泊岸,遠處山樹蒼茫離迷,澄江似練,既溶入北方雲山的雄厚,又寫出了南國水鄉的清雅,寄托主人身在異秀的故鄉大好河山的無限眷念,以淡墨濃筆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盡情地傾註於畫中,反映了畫家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意境,真乃藝術極品,目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仰視巨作,誰又能想到藝術巨匠是曾經的剪徑強人?

那些年,他奔波仕途卻僅為小吏,又受累入獄數載,50歲以後才正式拜師學畫,70歲算是學會畫畫兒了,80歲時畫出了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富春山居圖》,在繪畫史上獨樹壹幟,被尊為“元四家”之首,他是黃公望。

黃公望青年時代受儒家積極入世思想的影響,有著熱切的參政欲望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希望在政治上壹展身手,幹壹番大事業。但在元朝初期,原南宋統治下的漢人地位最低,幾乎毫無政治權力可言。出身南人的黃公望雖自幼享有才名,卻壹直沒能步入官場,直到二十三四歲才謀到壹個小書吏的差使,沒幹多久又不幹了,此後直到中年才被舉薦在元大都當書吏,後因上司張閭貪汙案被牽連誣陷下獄。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黃公望出獄時已經年近五十歲,他放棄做官的念頭,隱居江湖,寄情於山水,後加入全真教,取字號“大癡道人”以自愚,隱居在常熟小山頭,常往來杭州、松江、虞山(常熟)等地,以講道算命謀生糊口。黃公望正式作畫大概從五十歲起,因他自幼“習神童科……旁曉諸藝”,後又長期擔任書吏,有很厚的書法功底,加之得到畫壇領袖趙孟的指點,所以畫藝猛進,到62歲畫名大振,可算是大器晚成。現今傳世的黃公望山水畫作品,多是他在70歲以後所作,但追求神采、氣韻,將詩、書、畫融為壹體,不重形似,筆法簡練精到,筆意深遠蒼茫,峰巒渾厚,氣勢雄秀。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七十九歲高齡時開始創作的。這幅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的長卷,是他生活在富陽,又以富春江為題材推出的力作。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並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富春江邊的許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跡。深入的觀察,真切的體驗,豐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圖》的創作有了紮實的生活基礎,加上他晚年那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因此落筆從容。千丘萬壑,越出越奇,重巒叠章,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現了富春山水的秀麗外貌,又把其本質美的特征揮灑得淋漓盡致。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謝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後傾註了大約七年的心血,這是畫家與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結晶。展開畫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富春江壹帶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轉,江流沃土,沙釘平疇。雲煙掩映村舍,水波出沒魚舟。近樹蒼蒼,疏密有致,溪山深遠,飛泉倒掛。亭臺小橋,各得其所,人物飛禽,生動適度。正是“景隨人遷,人隨景移”,達到步步可觀的藝術效果。

那壹天,他在市集上見壹熔金者,所熔金器都是他精心制作的手工藝品,內心悵然若失,改學書畫,最後成為“浙派”領袖、明代“畫手第壹”,他是戴進。

戴进 《归田祝寿图》卷

戴進的父親戴景祥是壹位職業畫家,或許是少年叛逆,戴進卻並沒有子承父業,而是選擇做壹名鍛造金銀首飾的工匠。他的手藝精巧絕倫,鍛制的金銀首飾和其他工藝品如人物、花鳥、釵花等,均精巧絕倫,技藝精湛,銷售價值超過壹般鍛工制品的壹倍,別的工匠都甘拜下風,戴進也很自豪,希望自己能憑此技藝開創壹番事業。

後來發生壹件事卻令他徹底放棄了這門行當:有壹天,他去市集上買東西,無意間走進壹個熔金鋪,發現所熔的金器都是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藝品,頓時心中無比失落,回來他對人說:“我為制作這些東西耗盡了心血,哪裏僅僅為了換飯吃呢?心想借首飾使我的名字不朽啊。如今他們銷毀我制造的首飾壹點不愛惜,這種手藝不值得再做下去了。今後我將幹什麽工作才行呢?”人們對他說:“妳那巧妙的技術放在金銀首飾上,首飾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婦女裝飾而已。他們只沈溺於首飾的輝煌光亮,哪裏了解制作人的辛苦?妳若能把手藝移以素絹上作畫,這樣壹定能流傳下去的。”戴進聽了很高興,就改學畫畫。

由於天資聰穎、刻苦練習,加上壹定的家學淵源,改作畫畫後,戴進很快就能以賣畫為生,年紀輕輕就很有影響。宣德間(1426—1435)以畫供奉內廷,官直仁殿待詔。後因遭讒言被放歸,浪跡江湖。戴進的作品在明代中期被大眾認為是經典藝術,在明中葉宮廷內外特別是江浙地區影響極大,成為明代前期畫壇主流,其畫風風靡於當時,形成獨具特色的流派,畫史稱作“浙派”,戴進作為“浙派”創始人,很受人們的重視和贊譽。大家耳熟能詳的清代散文名篇毛先舒的《戴進傳》,開篇就是“明畫手以戴進為第壹”;而他留下的許多國畫精品與他的名字壹起,永遠在中國美術上史熠熠生輝。

那時候,他家裏壹貧如洗,為了學門手藝,拜師學粗木作,但由於力氣小、地位低,後改學小器作,然後,由於小器作的雕花工藝需要美術,於是他壹邊做雕花工藝壹邊學美術,最後,他成了畫壇巨匠,他是齊白石。

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的貧困家家,少年時體弱多病,只讀了半年書就不得不輟學幫家裏幹農活,上山砍柴、放牛。他父親見齊白石體弱力小,難學田裏農活,決定讓他學壹門手藝。他15歲時拜粗木作齊仙佑為師,齊仙佑嫌他力氣小扛不動大檁條,三個月後把他退回家。他接著再拜另壹個粗木作齊長齡為師。有壹次他隨師傅做工歸來,遇三個專門作雕花木器的細木作,師傅恭敬讓路並問好,還對他說:“做大器作的人,不敢和做小器作者平起平坐。不是聰明人,是壹輩子也學不成細木作的。”齊白石心中不服,暗下決心改學小器作。經齊長齡推薦,他16歲時轉拜雕花木匠周之美為師,學小器作。身懷絕技的周之美對這位徒弟傾註了全部的心血,把全部雕花技藝都教給了他,齊白石從此開始了雕花木匠的生涯。

齐白石 新喜图

由於他幹活勤快、刀法嫻熟、善於創新,他的手藝漸漸超過了師傅周之美,成為當地有名的“芝木匠”。有壹次他在壹個姓蔡的書香人家做雕花木活時,借到壹部乾隆年間刻印的彩色《芥子園畫譜》,就用了半年時間,在油燈下用薄竹紙勾影,染上色,釘成十六本。從此,他做雕花木活,便以畫譜為據,為雕花做各種各樣的新樣式,他的雕花技藝飛躍到了壹個新的境地。

27歲的齊白石開始繪畫生涯,先後從蕭鄉、文少可、胡沁園、譚溥等人學畫。從陳作堝讀書,從王湘綺攻讀詩文,拜湘潭紙劄匠出身的畫家蕭傳為師,學畫像。後又經蕭介紹認識另壹畫像師文少可,並得其指教。翌年,拜湘潭名士胡自倬、陳作塤為師,跟胡自倬學畫工筆花鳥草蟲,跟陳作塤學詩文。他從此以畫像、畫中堂以及女眷用的帳檐、袖套、鞋樣等維持生活,不再做木匠而成為專門畫匠。

自宋以來,歷代不知有多少人畫花鳥草蟲,但是壹直到齊白石,才讓花鳥草蟲生機蓬勃地活起來,仿佛不只主宰自已的生命,也成為人類生命現象的代言人。從這點來說,就可知他“壹代宗匠”的美譽絕非虛誑。齊白石結合文人畫的筆墨功底與民間美術的情趣,開創了文人畫轉向大眾化的新局面,造就了鄉土氣息非常濃郁、充滿無限生機的藝術風格。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