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艺术类>内容

宗教美术中的关公像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0/4/25 11:19:36

来源:关公文化彭允好

 

本网讯:宗教美术是伴随着宗教信仰、宗教活动而展开的美术,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绘有佛、道、儒三教的诸天神佛、城隍土地、菩萨罗汉、各色神灵及英雄人物等。

    关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惟一的三教共尊的神灵,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在儒释道三家中,儒家称其为武圣、文衡帝君,释家尊其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道家尊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关羽画像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三国志·于禁传》中。据该传记,魏文帝曹丕趁于禁拜谒曹操高陵时,预先令人在陵屋中画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事,于禁见后,羞愧发病而死。

 

壁画是宗教美术中常见的绘画形式。据历史记载,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宣帝画功臣像于麒麟阁,也都是壁画。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明清卷轴盛行,壁画渐衰。

关公在逝世后一二百年间,除了军事将领将其视为勇猛善战的象征,普通百姓尤其是关羽驻守的荆州百姓普遍认为,关羽壮志未酬身先死,因而愤恨难平,怨气太大,刚开始都是将关羽当作厉鬼或大力鬼神来祭拜的。

直至南北朝时期,关羽才从祀厉转为祀正,被视为江陵城的“城隍神”来供奉了。唐德宗贞元18年(公元820年)董侹所撰《重修玉泉山关庙记》对关羽便有“生为英贤,殁为神灵”之称。在董的庙记中,记载南朝时“陆法和假神以虞任约,梁宣帝资神以拒王琳。”这是关公成神的最早记录。

 

该庙记也记载了关公最早成为伽蓝神的过程:“陈光大中,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前壑震动,风号雷啸,前劈巨岭,下堙澄潭,良材丛木,周匝起上,轮奂之用,则无乏焉。”

此后,唐初国师,北派禅宗领袖神秀及弟子普寂进一步证实了关公作为伽蓝神的说法。《历代神仙通鉴》卷一四:“(唐仪凤末年)神秀至当阳玉泉山,创建道场。乡人祀敬关羽,秀乃毁其祠。忽阴云四合,见公提刀跃马,秀仰问,公具言前事。即破土建寺,令为本寺伽蓝。自此各寺流传。”

神秀的传人普寂又恰好是关羽的老乡,“普寂姓冯氏,蒲州河东人也。年少时遍寻高僧,以学经律。时神秀在荆州玉泉寺,普寂乃往师事,凡六事,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神秀卒)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旧唐书》)《三国演义》中出现过的一位在汜水镇国寺和关羽叙过乡情,后又在王泉山结茅,以一句“颜良安在”喝破关羽的“普静”,即是“普寂”的创作原型。因普寂有著于当世之名“法山净”。

 

隋唐之时,关公便开始用作宗教美术的题材,得到宗教人士和美术家的关注。画圣吴道子以擅长道教画出名,相传北京关帝庙中规格最高的正阳门城楼的关帝庙,每次皇帝去天坛或先农坛祭祀后,回来时必来此庙拈香。庙内原有一轴关帝像,传说是唐代时期的画圣吴道子的手笔,堪称稀世珍宝。

五代后蜀的著名画家赵忠义因妙于鬼神屋木之画,曾奉敕作《关将军起玉泉寺图》。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赵忠义,元德之子,事孟蜀为翰林待诏,虽从父训,宛若生知。蜀后主尝令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作地架一座,垂昂叠栱,向背无失。蜀主命匠氏较之,无一差者,其精妙如此。”

清代学者俞樾据此推断最迟至五代时,关羽图像已经盛行。

 

两宋时期是关公成为三教共尊的成型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义勇武安王”篇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解州地方官员奏报解州盐池灾变,真宗于是诏龙虎山张天师入朝对付蚩尤。张天师奏报推举蜀汉关将军讨伐蚩尤,“必成其功”。真宗允可后,张天师即召请关公,随后关公汇合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所有阴兵,尽数赶往解州,讨伐蚩尤。解州“大风阴暗,白昼如夜,阴云四起,雷奔电走,似有铁马金戈之声,闻空中叫噪。如此五日,方云收雾散,天晴日朗,盐池水如故。”

由于道教的大力推动,关公从佛教的伽蓝护法神逐渐演变为全国性的三教共尊的普适神祇。之后北宋徽宗短短21年,追封关公4次;南宋加封2次;再之后迭次加封。《宋史·志五十八·礼八》记载:宣和五年(1123)羽被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后,“从祀于‘武成王庙',”这是目前见到的正史记载祭祀关羽的最早资料。

 

明代时,关羽由“从祀”升级到“专祀”,祀典也日益隆重。《关帝志·祀典》称:“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定京师祀典,每岁五月十三日遇关帝生辰,用牛一、羊一、猪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礼。四孟及岁暮,遣官祭,国有大事则告。凡祭,先期题请遣官行礼。”

万历四十二年十月,明神宗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时,还“特命全真道士周庀真等赉请,前去彼处,供安镇静方隅,肃清中外。”可知道教中崇奉关公者不独龙虎山南宗正一派,亦延至盛行于元代之北宗全真派。

元代时,“(元)世祖尊崇佛教,用汉关壮缪为监坛”(《元史》本纪)则关羽又被引入黄教(喇嘛教)。《元史》的《祭祀志》里说,二月十五日,北京有一个非常盛大的活动叫游皇城。最核心的一个仪仗是500个神教军抬着汉关羽,此时的关公已经成为所有佛事活动的监坛。

清代后期,祭祀关帝的典礼达到极盛。咸丰三年(1853)将关帝正式脐列为“中祀”,祭关要“行礼三跪九叩,乐六奏,舞八佾,如帝王庙仪”。

在今天的内蒙古阿拉善蒙额济纳旗一个金代古堡的佛寺里边,出土了版画《义勇武安王位》,就是宋时的作品,画像是非常精美,既是中国最早的版画,也是最早的年画。

 

满清本崇黄教,且又为羁縻蒙古各部,故对关羽之尊崇更上层楼。藏传佛教的宁玛派普遍认为关公和格萨尔王是同一尊在汉藏两地的不同化现。而格萨尔王是由文殊菩萨之身、观世音菩萨之语、金刚手菩萨之意、莲华生大士之功德事业所共同化现,所以宁玛派认为关公也是这四位菩萨共同化现的智慧护法。又格萨尔王在藏地是战神兼财神,而关公在汉地也是战神兼财神。

民国初时来到汉地的诺那呼图克图,也曾开示:“关圣帝君是佛教的护法,汉地归他所管,供养关圣帝君很重要,特别是军人供养更为得宜。”格鲁派五世班禅受清乾隆皇帝之请入京时,见关公显现迎接入京,班禅谕令汉地国师及呼图克图(转世活佛),都要供奉关公为护法。藏传佛教的唐卡等艺术品中因此常常出现关公的画像。

 

明清以后,佛道寺观庙宇供奉关公为护法者已经日渐普遍,以至都发出慨叹说:“禅林道院中有护法神,曰伽蓝。或当户而立,或拱侍于旁。神不拘一,而以关帝作伽蓝者大概十之八九。夫释道各崇其教,今护法则争尚关帝,何也?”(《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徐渭《蜀汉关侯祠记》记载“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肖像以临球马弓刀,穷其力之所办。而其醵也,虽妇女儿童,有欢忻踊跃,惟恐或后。”

《明宫史》记载“至于宝善门思善门乾清门仁徳门平台之西室及皇城各门皆供关圣之像。”600多年前,福建省东山县就“刻像祀之”,即使至今天,东山家家户户悬挂的关帝像的民俗依然兴盛不衰。

这说明,从宋代开始,随着关公在儒释道三教的共同推崇,关公的画像也随着宗教信仰的传播而普及开来。这些宗教美术中的关公画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都是难道的珍贵文物。

 

如著名画家马远绘的《关夫子像》,是一幅正面侧身骑马像。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绘的《关羽像》,为正面侧身骑马挥刀像。再是明代弘治三年的《关壮缪像》、正德八年的《义勇武安王神像》、嘉靖三十六年的《关壮缪像》、景泰六年的《关王辞曹归刘图记》。余者是清顺治十四年的《关圣帝君像》、康熙十六年的《关圣帝君像》、康熙四十三年的《关夫子像》、乾隆二十一年的《许昌灞陵桥挑袍圣迹图》、乾隆五十八年的《关壮缪像》、道光二十九年的《关壮缪像》等等,都直观形象地宣扬了关羽的伟岸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人格上的砥砺,为人们所喜爱、收藏。

有画的关羽高大健硕,顶天立地,神威凛凛,让人产生浩然正气、正直品格。有画的关羽凛凛含威,刚烈神武,可以惩恶除奸、镇邪驱魔。有画的关羽夜读春秋,忧国忧民,能够扶危济困、护国佑民。有画的关羽儒雅端庄,飘逸俊朗,公正严明,使人洗净心灵污垢,去恶向善。

无论这些关公画像或文或武,或佛或道,或儒或民,或圣或神,都给人以庄严和肃穆之感。正如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题圣像》诗所言:“有文无武不威如,有武无文不丈夫。谁似将军文而武,战袍不脱夜观书。”

(责任编辑: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