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近代>内容

传世杰作《革命摇篮井冈山》

来源:神笔奖时间:2018/11/19 22:19:27

李可染 革命摇篮井冈山
  本网讯 来源:人民网 当我们展示李可染山水巨作之一《革命摇篮井冈山》,会惊奇地发现,围绕着这同一主题,有一系列大幅度跳跃性的变体画,像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画家,在左奔右突,探索着若干不同的新图式、新形式语言。
  我们有幸面观亲赏的这幅《革命摇篮井冈山图》,在多变的井冈山图式之中,应是最接迈高悬于毛主席纪念堂大厅的那一幅。或者说,此时此图已迈向完满实现画家心中意象的终极点。在一位山水大手笔驾驭下,它好像是大厅那件全景横幅长卷屏幕上;先演示画面右半部特写,只要再向左推移,为纪念堂而作的独一幅全景图就徐徐展开了。
  纪念堂井冈山长卷图题款,几乎是与现今一幅井冈山题款同等的右上方位置。不同的是,纪念堂一幅选写了正体的“岡”,有简短题款如下:“毛主席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一九七七年月李可染敬绘于北京”,现今的一幅,独有画名标题、后书“可染敬绘于北京”,未署创作年代,但据上述画法画风,二者十分接近,可推断为靠近77年7月终作完稿之前,将它比喻为一套完整的交响乐之“间奏曲”,也许是恰当的吧。
  井冈山,是老画家李可染多年来久久心仪的革命圣地。十年文革一切浩劫结束,老画家作了七十岁总结,自许“白发学童”。为了重新跋山涉水,恳请医生作手术截除双足“叠趾”之痛,以利行路。1977年终于实现登临井冈山宿愿。这是他终生难忘的登山经历,也是老人最后一次登山的幸福体验。
  山水大师置身井冈山环境之中,激动不已,在弟子李行简、王兆荣二位画家陪同、保护下,于险要视角,持续两小时速写、写生。后来,追忆井冈山作画前前后后,可染师说:“登临井冈山,瞻仰黄洋界,山势险峻,无比壮丽。”说到作画,欲感到任何单一的角度,都难以表现自己的感受,更难以充分传达井冈山精神。这就是先后创作二十余幅井冈山图稿的动因。千锤百炼,反复探索,直到最终完成《革命摇篮井冈山》――全景式横幅长卷,顿使纪念堂大厅满壁生辉,恍惚以神奇之力扩展着空间。
  今天所见的井冈山图,其色调、墨调及亮度的定音、定位,和我们熟悉的可染山水“重墨强光”有所不同。全图墨、色交融,满目青山,以低调的偏银灰墨色和淡绿调性,造足了和暖温馨摇篮的气氛,如同呈现出一部交响乐的主题。这里不直写人的活动,而代之以山脚新生的幼松;环山树木葱茏。群山之间,云浮而动,清泉直流而下,动静对比。在这冲和恰静的主调中,依然拥有丰富的层次。近峯远山,实实虚虚,自然隐显几处“空白”,浑厚处顿生微妙与空灵。这里孕育着和平、新生、茁壮、饱经风霜的活力。“旌旗在望,鼓角相闻”的壮烈历史场景,似乎隐迹在辟峰深壑的后面了。
  构图,作为一种传达意境的手段,作为重要的形式语言,和我们见到过的诗词山水如《崑崙山图》;中景拉近,正峯突现眼前有所不同,这里根据“革命摇篮”意境创造的需要,处处追踪着一条主要的“纵深线”。这条“纵深线”,由主峰群最近最亮的圆浑山顶,隐隐向上、向深处推移,直达黄洋界丰碑,汇为视觉线交接的终极点。左右分列的山峰,层层远去的井冈山脉,千重岩壑,万重云海,形成熹微的曙光返照,或显或隐,向着终极点集中。微妙的是环山公路线,作为一条活泼跳荡的副线,与主山脉“纵深线”交搭,下线低至深壑边沿构成了“勾股、弦”倾斜的三角形,暗示全国“趣味中心”。无数线性,错综排比,展开一个深深荡荡、空阔无垠的大宇宙空间,自然无极,了无斧凿痕。可以说,这是山水大家千锤百炼、炉火纯青,艺术臻于成熟、进入化境的标志。
  《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意外出现,引起我们对新中国山水画源头的回顾:新山水画发靭于50年代末。1959年,以“江山如此多娇”命名的李可染水墨山水画展,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在八大城市巡回展出。于此同时,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合作的旭日东升山水画以同样的命名《江山如此多娇》进入人民大会堂。于是,南北合力为新山水画的发展拉开序幕。李可染在全国四次远行;出游作水墨山水写生的同时,完成一系列诗词山水画新作,规模可观,锐意创新:如《十六字令》、《大柏地》、《长征》、《昆仑》、《六盘水》、《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堪称经典。尤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沁园春·长沙)为中外人士热爱激赏,影响之深广,于诗词山水画排行前茅。据可染先生于1979年1月自己谈:《万山红遍》,九次变体图稿,是谓“采一炼十”。革命圣地题材的《韶山》,也经过多次探索,完成不同的变体。文革前前后后,李可染在山水画创新的征途上,早已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勋。他积累了深厚素养,丰富的经验和圆熟精湛的技巧,特别是无与伦比的笔墨功力兼融笔墨气度。井冈山此图,朴厚中见隽永,凝重中含空灵,静穆中显瑰丽,沉雄中有逸宕,整体风格的确立,自不待言。
  《革命摇篮井冈山》,以独特的艺术创造,昭示着20世纪80年代华夏大国重新崛起的发端。井冈山图,既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又具有充分可信的历史价值。它的美学含金量居第一位,作为艺术珍品,美学价值始终是主导的,深层的,永恒的。
  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艺术史专家、英国苏立文教授,他对于如何建立真正的收藏,有非常好的提示和建议,一位真正的收藏家,要重现鉴赏品味优雅,培养对色彩和形式美的感觉和悟性,了解中国画经营构图、传情达意的深厚、长远传统。也就是说,收藏者在筹划投资的同时,必须使自己的收藏品质量变得越来越名贵,越来越完美。而不要为急剧过热的现象所迷惑,不追捧那些流行的、时尚的、浮浅而缺乏真情的作品,今日是明星,明天可能就消失。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艺术哲人,其思绪何等清醒睿智,其忠告又是多麽盛情,富于远见。                                  
  面对井冈山图,我们更有理由重复苏立文教授的箴言:“我相信,有标准原则的,有感染力的和美好的艺术是恒久的。”
                                                                                    (责任编辑:沈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