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艺术类>内容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套古画,被英国上尉抢走后,差点毁在大英博物馆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3/2/2 17:08:40

来源:明史官

本网讯:

 

《女史箴图》是现存最早的叙事题材绢本画,画家顾恺之自创了“高古游丝描”,也是第一位敢把自己作品上留下名字的画师,后人誉为“中国画祖”。

遗憾的是,顾恺之亲笔所画的《女史箴图》早已消失,留存下来的只是部分临摹版,而流落在大英博物馆的这一幅是最接近顾恺之画风的版本,也是历代文人最推崇,最珍爱之物。

上面的大量印章足以为证,最夸张的还得是乾隆,他在绢画上足足敲了37个章,还亲手写了题跋,画了兰花。

在那个年代,诗文也好,画作也罢,都是用来说教的,它的功能就是“成人伦,助教化”,《女史箴图》也不例外。

《女史箴图》所画的内容是顾恺之从诗文里选出来的12个场景,这首诗正是西晋大臣张华所写的《女史箴》,其中“箴”就是劝诫的意思。

 

内容与说教相关,这是时代的局限,但顾恺之在创作时冲破了这种局限,将《女史箴图》当作艺术品来对待,画出了它极致的美感,曾有人这样评价:“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顾恺之独创了“高古游丝描”,完美地勾勒出了众多人物形象,使人物的面容,神态和表情都充满了神韵。

就连人物的发丝,衣带,都营造出了一种非常轻薄、飘逸的质感,“高古游丝描”也给中国绘画奠定了重线条的基调,这一点与西方绘画注重色彩和体积完全不同的。

 

1899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英军上尉约翰逊将这幅《女史箴图》抢去了英国,为了掩盖自己的“强盗行径”,他美其名曰画是中国的一位贵族所赠。

离谱的是,这个上尉根本不懂画的价值,他认为这幅画最值钱的地方是绑画卷的玉带,最后,他只拿走了玉带,画卷则卖了25英镑给大英博物馆。

此时的你也许会庆幸,幸好画卷没有落在那个“有眼不识金镶玉”的上尉手里,其实,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画的了解并不比那个上尉多。

根本原因还是要归咎于中西方不同的绘画理念,在西方人眼中,画就应该是独立装裱的,他们无法理解中国的卷轴画,更想不通为什么中国的收藏者和鉴赏家敢在原画上盖章甚至是题字。

拿到画卷后,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女史箴图》切割成了好几块,装裱在了木板上,这种手法是他们当时唯一能接触到的东方画的修复手法,来源于日本的屏风画。

他们不知道的是,《女史箴图》是绢本画,是类似于蚕丝手绢的材质,把它裱在硬木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断裂掉粉。

等大英博物馆意识到自己操作不当的时候,《女史箴图》已经变得僵硬而脆弱,大英博物馆开始考虑如何修复这幅画,但修复方案无从下手。

 

邱锦仙曾经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了15年,完全掌握了中国古画的修复手法,一次机缘巧合来到了大英博物馆,帮忙修复好了一幅从火里抢出来的傅抱石的画,名声大噪,留在了英国。

邱锦仙第一次见到《女史箴图》的时候,她看到绢丝都要脱落的样子,很是心疼,快速的查看画卷后,寻找到合适的修复方案。

她用的方法是中国独有的古画修复法,用的浆糊是按古法比例特制的,用的材料是从残破的古画上提取出来的残片,这也是为什么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成修复。

《女史箴图》修好后,大英博物馆专门定制了一个价值10万英镑的恒温恒湿的展示橱,每年只有在中秋节、春节等重要日子才进行展出,尽管如此,《女史箴图》还是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

如今,在大英博物馆里还有中国两万三千多件文物,其中有800多件是抢来的,在那里有中国最好的瓷器,然而,它们没有名字,都拥挤地摆放在一个柜子里。

即使大英博物馆这样介绍: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但他们不懂这种文明,又如何懂得保管和收藏这些文物?

这些文物见证过璀璨文明,经历过炮火硝烟,饱受了摧残虐待,流浪漂泊海外多年,它们何时才能回家呢?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