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艺术类>内容

中国山水画当代十大家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1/10/13 21:28:05

来源:美术家志

本网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性和历史性,使得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因此可以说山水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的体现。欣赏山水画,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正式由于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今天,我们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空仍然欣赏到这一极具韵味的传统艺术,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山水画将吸收更多不同的新的元素和绘画内容。

“笔墨当随时代”。上世纪自民国至新中国的“双百”文艺复兴,造就了大批的中国山水画家,风格各异,笔墨多样化。如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等。同时也产生了以地域为主导的画派,像石鲁与赵望云两位先生合创的长安画派;黎雄才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代表了岭南画派的又一高峰;而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齐鲁画派自济南山水大家黑伯龙为首开创之后,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王旭东了,把“一山一水一圣人”推向了世界。

龙瑞探究宾虹笔墨数十载,形成了“龙门画派”并且培养了大批画家弟子;新锐力量黄格胜的漓江画派已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积极充分发挥文化自觉、自信、团结、自强,继续画出一批广大群众喜欢的作品,是“漓江画派”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这些画家作品或成熟的技法或学术或文化或地域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为此,当代美术家网责无旁贷,历经一年之久搜集,在上千位有着艺术卓著的画家中,公平公正地评选出了中国山水画当代十大家,他们是:周韶华、郭公达、曾宓、于志学、崔振宽、王旭东、童中焘、贾又福、龙瑞、黄格胜等十位先生。

按年龄排序

01

 

周韶华先生

    周韶华,1929年生于山东。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水墨山水画,兼美术评论。

    周韶华是当代中国水墨画坛上最有影响的两位画家之一,与吴冠中并称“南周北吴”。 周韶华所画的高山大河、侧岭横峰以及落日流云等都极有气势,画中景象的气韵扑面而来,具有很强的扩张力和冲击力。同时,与博大气势相关的还有作品中的勃然生气和表现的力度,这是画作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首擎“国画改革”大旗以来,周韶华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创作力,古稀之年依旧以手中之笔描绘祖国山河,追溯千秋辉煌,弘扬荆楚文化,不遗余力。在他的字典里,人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惊叹号。

    周韶华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现藏中国美术馆的《黄河魂》是其代表作。近年来,他相继推出《梦溯仰韶》、《汉唐雄风》和《荆楚狂歌》等具有文化价值和精神意蕴的专题展。

周韶华山水欣赏

 

周韶华《春华秋实》 纸本水墨 138cm×68cm 2013年

 

周韶华《春来也》 纸本水墨 138×68cm 2013年

 

周韶华《大漠浩歌——开发准噶尔》纸本水墨247cm×123cm 2000年

02

 

郭公达先生

1931年生,安徽萧县人。196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黄山画派领军人物。

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政协书画社常务副社长、安徽省黄山画会会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渐江画院名誉院长、黄宾虹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军谊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五老书画院艺术总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郭公达以山水画见长,风格浑厚洒脱、沉雄苍劲。所作小品,疏密有致、简约有神。曾先后在合肥、南京、上海、厦门、深圳、北京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多幅作品被选送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展出,并被一些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郭公达山水画册》、《郭公达画集》、《郭公达山水画选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山水卷》、《中国三峡百景图》、《中国年鉴书画选》、《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都收编了他的作品,传略被编入多部名人大辞典。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全国政协礼堂都收藏和陈列了他的山水画。

郭公达山水欣赏

 

郭公达《苍崖》124X124cm

 

郭公达《秋云》97X97cm

 

郭公达《沙漠》124X245

03

 

曾宓先生

曾宓号三石楼主,1935年生,福建福州人。196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浙江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84年调入浙江画院为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参加莫斯科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作品展览。作品入选汾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曾应邀到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讲学并举办个展。1991年,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个展。作品《黄土山庄》等三幅作品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曾宓是中国当代文人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以笔墨精湛、境界高华、风格强烈而为画坛所推崇。作品《黄土山庄》等三幅作品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1994年应邀在慕尼黑、巴黎举办个展,《雪中道土》被慕尼黑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中国写意画构成艺术》等专著和多种《曾宓画集》。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任浙江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出版有《中国写意画构成法则》、《中国写意画的构成艺术》、《曾宓画集》等。

曾宓的画,属于中国文人画中大写意的一路。这是最能体现中国画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上难度最大的一种画法。它强调学养品格,讲究笔墨情趣,尊崇自然法则。要求画家必须具备乘兴挥写、一气呵成而又形神兼备的快速表现能力。

他以传统精华为基点,将浑朴自然之趣,天人合一之境,作为自己在审美上的终极追求,因而始终以一种沉静淡定的独立姿态,孜孜干山川万物、世态人生中所孕含着的内在之美的探索,并用宿墨的黔黑苍莽构建起自己的艺术世界。画风沉郁朴茂,意境幽远深遂,气格纯净高雅。笔墨间凝聚着真切博大的高韵深情和坎坷严酷的人生体验,一股坚贞浩然之气激荡在画面之中,散发出一种清奇之气,涩重之昧,率真之趣和幽远之思,充满了独特的个性魅力和神秘的生命力量。

为了强化浑朴厚重的美感效应,曾宓在宿墨的运用上采取了更为极端的做法。他把渣滓颗粒更粗的浓宿墨,和水直落,泼写结合,积破并用。实际上,他是把宿墨和渍墨、积墨、泼墨、破墨等墨法一起混合使用,又辅之以水渍法、冲写法、背敷法等,并把宿墨使用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画面。使得宿墨的层次更为丰富,变化吏多,拓展并深化了宿墨的表现力。这是他在墨法上的发展和贡献。

因为积墨更浓,用水更多,所以曾必的宿墨显得更为厚重,更具力度,同时又别有一种质实气洁、沉郁苍茫的气质。

风格与特点:

在画面构成上,形态的聚散、组合和笔墨之间的关系,难在既要分明又要融洽,而“融洽仍是分明,则难之又难,大名家全是此处本事(黄宾虹)”。曾宓在物象形态的正侧斜倚、变形夸张,构成组合上的高低错落、穿插排比、疏密分布,笔墨水色的枯湿浓淡、交融互掺,特别是物象形态之间的构成组合和笔墨水色与物象结构间的相互包容,在表现这些模糊与明确之间的微妙变化上,处理的非常完美。这些复杂多变而又相互包容的构成关系,形成了画面各个元素之间深刻的和谐,由此所呈现出的韵律、节奏、气势、转折、张力、空白等这些由实返虚的地方,无不闪烁着画家超乎寻常的表现才华,值得细细品味。

曾宓在立足于传统的同时,也借鉴吸收西画中那些能增强中国画表现力的有益成份,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画面构成。如在构图上简化层次,取近中景来加强视觉张力;用色彩加墨敷染营造环境气氛;以烘托衬染手法完善背景和边角的处理,并适当地表现一些光感效果等。这些手法的使用,使他的画面构成更为新颖,拉开了与传统国画的距离,在视觉传达上更具现代感。

“高手不从时尚体,好诗只道眼边情”。善于从身边生活中捕捉亮点、发掘新意,在题材取向上不拘一格,是曾宓创作上的又一特色。山水花鸟之外,市井犬马、歌舞声色、修瓦踢球、书斋酒肆,乃至水墨裸女,无不形立于曾宓的笔端,比他的山水更富有情趣。尤其是那些水墨人体,画得如此优雅脱俗,平朴自然,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拓宽了文人画的题材范围,也体现了他独特而开阔的视野以及驾驭笔墨表现生活的高超水平。而他在人物花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甚至远远超过那些专攻这些门类的画家,博得了陆俨少、陆抑非先生等前辈画家的由衷赞誉。

曾宓的创作,把文人画的随性而发、落墨成章、直抒胸臆的纵情挥洒。与学院派的严谨不苟连接起来,简约而不空疏,豪放而不离法度,厚重又不失潇洒。有笔墨,有生活,更有个性化的充分表达。达到了充实空灵兼而有之的完美之境。

他对笔线、宿墨及水与色彩的出色运用,将水墨的高雅纯净和现代的构成表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新意,体现了中国文人画丰富的表现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代一位著名的画家说过,艺术分两类:一类是小道,炫人眼目;一类是大道,撼人心魄。曾宓的画,无疑是属于艺术的大道。他的大画雄强磅磋,撼人心魄,小画空灵见性,意味隽。他的那些新颖有力、浑朴自然的精彩之作,无论从笔墨构成,还是意趣境界,都代表了文人画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达到的水平与高度。

曾宓山水欣赏

 

曾宓《市桥双月》180X97cm

 

曾宓山水作品

 

曾宓山水作品

04

 

于志学先生

于志学  笔名问津、干城,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 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传记协会副理事长,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中国美协理事,一级美术师。

艺术成就

自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理论上提出“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新传统主义”、“冷文化”和“笔墨当随心境”等新的美学思想,创造了冰雪山水画。

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学的核心思想;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

1979年作品《塞外曲》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

1983年被英国伦敦国际出版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

1987年获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授予的金钥匙奖牌和终生荣誉勋章;1990年作品《杳古清魂》获美国首届国际艺术大赛绘画类一等奖;

1992年作品《雪月送粮图》获中国美协颁发的金奖;

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颁发的“中国画学术精诚奖”。

1997年作品《牧鹿女》获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颁发的《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铜奖;

1999年作品《北国风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征集作为“世纪收藏”,2004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黄宾虹奖”,2006年获黑龙江“文艺终身成就奖”。

于志学山水欣赏

 

于志学冰雪画作品

 

于志学冰雪画作品

 

于志学《北国风光》

05

 

崔振宽先生

崔振宽,1935年生,陕西省长安人。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任教;1981年调入陕西国画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作品参加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百年中国画展”,首届和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艺术奖),“中国当代艺术欧洲巡回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中国美术6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大展”,“联合国世界公务员日中国艺术大展”等。 崔振宽是继早期长安画派之后陕西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他选择的艺术道路与多数中国画家中西融合、引西润中的取向不同,他探索了从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书画传统的内部)向现当代艺术推进的艰难道路,成为在世山水画家中最突出的艺术家之一。

崔振宽是继早期长安画派之后陕西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他选择的艺术道路与多数中国画家中西融合、引西润中的取向不同,他探索了从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书画传统的内部)向现当代艺术推进的艰难道路,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成为在世山水画家中走在汲古润今道路上最突出的艺术家之一。

在20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坛,有徐悲鸿与蒋兆和系统、林风眠与吴冠中系统。其实,这种有画脉关联的艺术现象,还可以举出“吴(昌硕)齐(白石)系统”。改革开放以来,黄宾虹的门徒如潮,颖出者唯崔振宽一人。所谓颖出,指的是在关联中完全独立并达到一定水平,唯其如此才可以称为“黄崔系统”。通理,黄宾虹与崔振宽,就画脉关联而言,亦可称为“黄崔系统”。

崔振宽以焦墨切入黄宾虹课题二十余年,从其不断向高处和深处发展的势头看,他正在接过黄宾虹的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方向继续推进——笔墨和结构的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写意的趋势越来越明晰,与此相应,他自己创造的西部意象正在一步步隐退,焦墨意象的新秩序正在一步步形成。

“黄崔系统”在于面对20世纪西化大潮时,坚持从文人书画传统内部,并沿着文人书画自身的发展逻辑,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它并非与西化大潮无关,而是在国际视野中,自主和自觉的深层选择。

崔振宽山水欣赏

 



06

 

王旭东先生

王旭东,1938年生于山东龙口市,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绘画专业。后考取鲁迅美术学院,专攻国画。

先后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国画研究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鲁画派国际研究院院长,美国亚洲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主席,当代齐鲁画派代表人物。

半个多世纪以来,王旭东刻苦钻研、广泛吸纳各种绘画元素,山水、人物、花卉、工笔、仿古、书法等,都拥有很深造诣。其国画山水更是承前启后、艺通古今,出类拨萃,自辟新境,在画作里蕴藏着渊博学识和胆识,从立意上能见其高尚品德。

王旭东心无旁骛致力泰山、黄河、孔子的绘画研究、创作和传播达40余年。一批彰显齐鲁特色的巨幅绘画作品,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宾馆、天安门城楼和驻外使馆。20余幅作品作为国礼馈赠外国政要,时任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德国总理施罗德,美国总统克林顿等分别收藏了《李白》《泰山》《孔庙》等绘画作品。

王旭东成功地把齐鲁地缘特色、历史文脉、民族精神转换成绘画表达优势,在促进齐鲁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被誉为齐鲁画派魁首和领军人物。为传播齐鲁风韵,多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济南、美国、日本等地举办《一山一水一圣人》等大型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熊猫电视台、洛杉矶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侨报》、《国际日报》、《星岛日报》香港《文汇报》等40余家中外传媒称其作品为“大意境、大才情、大美齐鲁”,面向全球发行的美国《波特兰文艺》长篇专题报道《著名国画大师王旭东与他的齐鲁风光》。

王旭东传略入选《中华名人辞典》、《中国教育辞典》、《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等90余种辞书。杨柳青、荣宝斋、西泠印社、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澳大利亚国家多元出版社等单位先后推出《王旭东山水画谱》、《王旭东—齐鲁神韵》等画册。他先后荣获国际文化交流荣誉金奖、文化使者和美国洛杉矶荣誉市民称号。

王旭东山水欣赏

 

王旭东《泰山,五岳之首》

 

王旭东《泰山云海日出》

 

王旭东《黄河源》

 

王旭东《孔子发祥地尼山孔庙》

 

王旭东《孔府花园》

07

 

童中焘先生

童中焘(1939.1—)别名童孟火亨,浙江鄞县人。擅长中国画。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1939年出生于浙江省鄞县。曾为陆俨少的助教,后任中国画系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应邀参加浙江省十大画家首都展。擅长山水画、林无静树、川无停波、骨气清刚、风神秀发,奇崛与豪隽共济,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浙派山水画家。

童先生为顾坤伯教授的入室弟子,曾任陆俨少教授的助教。在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开拓和创新上具有非比寻常的艺术指导意义。童先生学养高深,于传统文、史、哲、经及西方哲学、美学都有全面深广的涉猎,并孜孜不倦地加以探索。从而在山水画的创作上确立他自身风格高华、思辩缜密、豪迈俊朗而又恣肆纵横的阳刚画风。

童先生的山水画有着强烈的人格化倾向,体现了画家鲜明的艺术个性,是其人生学养、视野宽度和思维深度的总体反映。他秉性正直、不染世俗,格外注重传统,并以发扬光大传统为已任,他不对传统进行复现,而在其精华的框架上构筑自身的境界。

近些年来他的山水画在坚持以往清新刚健画风外不失充满诗意的激情,更升肃函为一种浑穆朴茂的境界,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切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价值,他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将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童中焘山水欣赏

 



08

 

贾又福先生

贾又福,1942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65年毕业,师承李可染先生,以中国北方太行山为创作基地,从事山水画创作以及美术理论研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的“世界名人二十世纪成就奖”。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贾又福谈画篇》、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山水教学体系》、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集:苦修集、怀乡集、观化集》。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贾又福工作室教学汇报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贾又福工作室师生作品展”等。

出身于河北农民家庭,父亲目不识丁,母亲左氏,认得一个“左”字,门第无书香。1960年,贾又福考入中央美院,深受名师李可染、叶浅予、李苦禅、宗其香、何海霞诸先生训教,刻苦研习中国画技法,成为李可染先生钟爱的弟子。

贾又福是我国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家,潜心山水画艺术创作和中国画理论研究数十年,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区体察感悟生活和自然,其绘画逐渐形成幽邃神秘的山水画审美风格和语言样式。同时,贾又福教授还长期从事山水画教学实践和研究,逐步确立了一套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山水画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不仅是对以李可染大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根植于中国画传统的契合中国画根本发展规律的再创造。它的基本框架是“加强传统教学、深化写生教学、强调开拓精神的创作教学”复合化教学模式。贾又福山水画教学思想体现了学院派学术体系一贯的严肃性和完整性,标志着新山水画学术理念的萌发和成长。

贾又福山水欣赏

 



09

 

龙瑞先生

龙瑞,1946年生,笔名大龙,四川成都人。长与北京。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为李可染先生研究生。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美术观察》名誉主编、文化部“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1981年),北京国际水墨大展大奖(1988年)。出版有《中国国画家作品集·龙瑞》(文化艺术出版社)、《龙瑞画集:山水家园》(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迎2011法兰克福书展系列丛书·龙瑞专辑》(线装书局)等个人画集。

风格特点

龙瑞的山水,最初师承李可染、梁树年等,重视写生,但他一开始就喜欢有力的笔线色皴,而不特钟情于反复的渲染。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多次赴欧美考察艺术,观念有所变化,决定“跳出形的束缚”,创作了一批强调构成的作品,从而拉开了与写实山水的距离,突出了视觉张力,成为革新山水画的代表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在渐向传统,追求气韵、味道。回归式求变的过程中,笔力益发自由雄健,阳刚浑融之气笼罩画面,个性面貌、传统意趣和现代感,也愈加明晰而统一了。龙瑞生于成都,求学于北京,南人北相。南北兼综的素质在他的绘画艺术中灿然可睹:气象博大而笔式精妙,丘壑高大绵长而点景生动怡人,能将燕赵慷慨悲歌之气与吴越小桥流水人家冶为一炉,亦能将黔蜀山野气象同市井都市红尘勾兑一壶。笔墨中正苍厚,却不乏风流蕴藉,格局大开大阖,过渡却微妙精细。

社会评价

龙瑞不是一个偏执之才,而是一个具有中和之质的整合型画家。从他80年代出道以来的种种表现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兼容并蓄的气质。他可以是相当前卫的“张力的实验——表现性水墨展”的重要成员,也可以是坚守传统笔墨趣味的“新文人画”网罗的对象,还可以是观念与语言都平实中正的“河山画会”的中坚。似乎谁也不想漏掉他,他也不想同谁过不去。当主旋律画展或纪念性场合需要他的作品时,他可以画出气势磅礴的锦绣中华,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凛然正气不让前贤。当游戏笔墨的小兄弟让他表现些轻松愉快的边缘人生情调时,他那蜀人的诙谐幽默也能派上用场。当前卫画家们痛心疾首于水墨画在观念和语言上滞后于世界潮流时,他也深感责任在肩,于是策划于密室,揭壁于展厅。 龙瑞不是一个满足现状、吃老本的人,他有着活跃的思想,悟性高、能力强、眼界开阔。用评论家郎绍君的话说:龙瑞是为数不多,极有希望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画家。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曲折与反复的路程,对东西方艺术的整体有更明晰的认识,且更加自觉和成熟。作为有实力的画家,龙瑞通过有目共睹的创作成就,无言地阐述着自己的思想主张和价值取向。当临中国画发展需要在深刻反思中重整旗鼓的特殊历史情境,他的艺术追求尤其提示了一种颇有表率意义的实践方式。

龙瑞山水欣赏

 



10

 

黄格胜先生

黄格胜,壮族,教授,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广西区委主委、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八桂学者。

  黄格胜擅中国画,尤擅山水画。他于1985年创作的《漓江百里图》被誉为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2005年,他的作品《漓江烟雨》随“神舟六号”遨游太空;2006年应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在该馆举办个人画册《漓江百景图》的首发、收藏仪式及学术讲座,成为中国画家登上美国国会图书馆讲坛第一人。2004年自治区党委成立漓江画派促进会,黄格胜担任会长,组织和带领漓江画派画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宣传活动,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扶持和培育漓江画派、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文化战略、提高漓江画派的艺术创作水准、扩大漓江画派的影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他专心创作,成果丰厚,其山水画在中国画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了漓江画派的艺术创作水准。他在今年耗时近一年时间创作的国画巨制《壮锦》,将其艺术创作的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峰。

  黄格胜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全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除了担任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以外,还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黄格胜工作室、漓江画派艺术研究院黄格胜工作室的导师,为漓江画派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中国画人才。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名师”,他主讲的“国画山水写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中国山水画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11年被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

黄格胜山水欣赏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