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艺术类>内容

陈云的书法情结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0/12/16 15:56:20

来源:中国书法

本网讯:

 

陈云从小学开始练写毛笔字,整整练了10年,兴趣越来越浓厚。在革命战争年代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专门练书法了,但他还是把写好字作为做好工作的得力工具。晚年的陈云重操翰墨,从80岁开始把练习书法作为每天的功课,又练习了整整10年,达到了酷爱的程度,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也留下了许多佳话。

少习书法 练字10年

陈云与书法结缘,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时期。对此,陈云自己曾回忆说:我整整练了10年,小学3年,高小3年,以后又练4年,每天写16个字。陈云出身很苦,幼年便失去了父母,是舅父母把他抚养大的。舅父母家的生活也很拮据,童年的陈云便和姐姐一起在舅父母开的小酒店打下手。在舅父母的关爱下,到 8岁那一年,陈云被送到镇上的一个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总算有了上学的机会,陈云自然十分珍惜,每天高高兴兴去上学,对知识的渴求使他暂时忘却了童年生活的辛酸。难能可贵的是,塾师不但教学生《三字经》、《百家姓》、 还教学生每天练毛笔字。陈云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练习书法的。

在私塾上了1年后,9岁的陈云转到一所初等小学——贻善小学读书,在这里他读了2年,与上的1年私塾加到一起,共3年,也就是陈云所说的“小学3年”。后来,他入青浦颜安小学读高小,这所小学的前身是颜安书院。这所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学校,对陈云文化知识素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校里,他学到不少古典文学的基础知识,能顺利地背诵《古文观止》中有名的篇章,也练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深受老师的赏识。到商务印书馆做学徒后,每天清晨天未放明,他便起身读书习字,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到了冬天练字时,研墨容易冻成冰,就用嘴哈气,用煤油研墨。他后来这样叙说自己的这段练字经历:上小学时,每天都是晨起先练大字,然后再去上学。后来到了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当学徒,也是每天早晨先写一阵毛笔字,然后再到店里。他的毛笔字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然而,在参加革命工作后,由于奔波流离,战火纷飞,他再也无心习字了。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领导人,工作繁忙,又没有时间去练书法。陈云自己也说,在练了10年字后,“再往后就很少写了,没时间了,只是开追悼会时用毛笔签个名。”等到他再次以翰墨为伴,已到了晚年。

重操翰墨 练字健身又10年

陈云晚年开始坚持10年练字的时间应该是1984年。据曾在陈云身边工作多年的赵天元回忆,1984年5月16日,即将离开杭州回京的陈云为浙江省委招待处题字:杭州是好地方。接着,在为身边的几位工作人员分别题字后,鼓励他们要坚持练毛笔字。返回北京后,在陈云的鼓励和指导下,赵天元等开始练毛笔字。6月11日,陈云在检查过赵天元的作业后高兴地对他说:“也给我准备一下笔墨纸砚,要羊毫笔,老汉也要练毛笔字,在我这儿工作的人都要练毛笔字。”工作人员为他准备好了文房四宝:两支羊毫大、中楷毛笔,中楷毛笔专门做署名用;一沓八开大的宣纸;塑料瓶装的“一得阁”墨汁;一只黑色方形塑料墨盒,里面垫上些丝绵。当天中午,陈云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用八开大的宣纸写了两张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张是“书赠许永跃(时任陈云秘书)”,一张是 “书赠赵天元”,署名“陈云时年八十(按陈云自己习惯的虚岁算法)”。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挥毫为个人题诗。当工作人员向他表示感谢时,他谦和地笑着说:“献丑,献丑。”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是陈云晚年坚持练字10年的第一天。从此,或许是故乡那源远流长的江浙文化的熏陶,或许是翰墨清香激活了他的艺术细胞,80高龄的陈云重操翰墨,并一发不可收拾,书法成了他晚年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练到90岁。

陈云练书法尤显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坚持每天上午练毛笔字1个小时,之后改为每天练毛笔字40分钟。开始是坐着在八开的小张宣纸写字,后来站着悬肘写大张条幅,一站就是40分钟,基本上坚持天天练字。他对毛笔字是越练越有劲,除了工作忙或身体欠佳的时候有间断外,练毛笔字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开始练字时,由于长时间不写毛笔字了,开始时用笔甩不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陈云锲而不舍地练习,后来渐渐地运用自如了,书法艺术日见臻进,他自得其乐地说:“现在的字有飘逸感了。”

1986年10月起,陈云的视力开始减退,看报纸都要用放大镜,但他依然每天坚持练字30分钟,并且每幅作品的署名都写成“陈云八十二丙寅”而不写 “八十二”。写完后,还说:“这是眼睛不好以后写的,做个记号。”经眼科专家会诊,确诊为左眼底黄斑有少量出血,如果出血多,控制不了,就有失明的可能。因此,专家们建议:毛笔字也暂时不要写了。无奈,他只好忍痛搁笔。过了一段时间,眼科医生来为陈云做眼睛检查,认为可以恢复练书法,但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写15到20分钟即可。闻听此言,他十分高兴地大声说:“解放了!”

1994年6月,年近九旬的陈云住进了医院。他的警卫员在日记中写道:陈云住院后,病房内也摆上了文房四宝,他依然坚持练字。这时他的体力已大不如以前,即便如此,一般在上午精神好的时候,他还是要提起毛笔来写上一两张大字。近些天他写字少了。从1984年6月到1994年6月,晚年陈云练书法整整10年。

谦逊好学 细致严谨

陈云练书法,不仅勤奋,而且谦逊好学。唐诗《枫桥夜泊》是陈云喜爱写的内容之一,对其中“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眠”字,过去他写的都是行书。在杭州,有一次工作人员建议说这个字写草书好看,陈云就让人拿来别人的作品认真逐字研读,边看边用右手食指模仿着笔势,对其草书“眠”字空写了数遍后说:“‘眠’字这么写法好看。”从此以后,他笔下的“眠”字都是草体,还说:“这个字是在杭州学的。”平时,他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字就向身边同志虚心请教,或让身边同志给查字典。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发黄了的硬纸皮小字典,这是经常查字用的。对刚刚写就的条幅,他感到其中个别字或章法有疑问时就征询身边同志的意见“这样写对吗”或“这么写行吗”。如果确有问题,大家都会及时给他指出,他会虚心接受,重新再写。

陈云对自己的字要求很严格。一幅字中只要有一个错字或明显的败笔之处,他一般都要重写一幅,绝不马虎。苏州为建城2500年举办纪念活动,请陈云题词,陈云题了一张:“继承历史文化,把姑苏名城建设成真正的人间天堂。为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纪念而作”。随后工作人员在这幅题字上盖了他的印章。陈云又仔细看了一遍后,发现这幅题词中的“州”字写成了“卅”。他说:苏州的州字不是这么写,应该写三点。放在这儿,再写一张。”第二天,他又认认真真重新写了一张。有一次,陈云给一位领导同志题字,写完后工作人员发现条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繁体“验”(验)字下的“从”写成了“八”,就给他指出来。陈云说:“再写一张。”工作人员建议:“这幅字写得不错,不要再重写了,将下面加上两笔就行。”他又将“验”字的笔误做了修改,天衣无缝。

陈云钟情翰墨,十余年与笔墨朝夕相处。据工作人员回忆,陈云练书法时,往桌前一站,平心静气,作骑马姿势,提起毛笔,脚不动,气不喘,手不颤,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挥洒自如,仿佛进入了一种超然境界。一幅满意的佳作完成,他会微笑着静观细赏,有时也会与身边的同志一起品评一番。凡亲眼看见陈云挥毫作书状,都会发出贯注全神之感叹。陈云的子女们说:“我们珍藏着父亲写给我们的每一张条幅,每当我们展开条幅观赏那洒脱飘逸中透着刚劲的墨迹时,就想起他站在桌前悬肘挥毫的专注神情。”

内涵丰富 意境深远

陈云练书法时,喜欢抄录古典诗词名句,他自己并不写诗填词。陈云往往借古典诗词名句,抒发情感。一次,陈云书写《枫桥夜泊》诗,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写到“声”(“声”的繁体)字最后一竖时,他一笔拉出有20厘米,写完后他指着这一笔,挥臂作了一个似挥拳撞钟的动作,同时口中发出悠长的一声 “当”,使人想象到了半夜里寒山寺的钟声响得很长、传得很远。郑板桥的佳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也是他爱写的内容之一。在写“删”字时,他总是一个连笔将竖画写完,再笔锋一转,一个横画潇洒地将竖画贯穿,他很形象地戏称自己写的这个“删”字为“挂面”,犹如一根横杆上挂着一排面条。在写(“异”的繁体)字时,他有意将上面“田”字中间的一竖往下拉得很长,穿过下面的“共”字还出点头,写完后他指着这一笔长竖,一语双关地说:“‘标新立异’啊!”陈云曾写给李先念一张条幅,内容是李白的《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写完后,他对工作人员说:“这首诗送给李主席最合适了,每一句都合适。战争年代,李主席是一位久经沙场、英勇善战的将军呀!他率领西路军余部400多人打到了星星峡,是我到星星峡去接应他们的。”

陈云还紧密联系社会动态,把自己一生体悟出的一些哲理名言书写成条幅,赠予地方领导干部和身边工作人员,或激励,或相勉,字字句句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情感。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云领导中央纪委展开了新一轮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仅1986年这一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经济犯罪案件 4.9万多起。随着查处经济犯罪案件的层层深入,办案人员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现象时有发生。陈云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这个人头皮硬,能够得罪人。这段时间,陈云经常送给部下一个条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邓小平、陈云等的推动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十二大以后,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干部新老交替。从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到1985年12月,有120多万名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办理了离休手续。同时,全国已有46万多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走上县级以上领导岗位,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实现了陈云所说的”成千上万“。看到不断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陈云备感欣慰。他时常把郑板桥的这首诗抄赠别人: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相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1992年春,陈云在上海听了工作汇报,十分满意,书赠吴邦国、黄菊两句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吴邦国、黄菊说:”我们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一定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勉励和期望,努力把工作做好。“陈云鼓励后来居上,他亲切地说:”就是要雏凤清于老凤声嘛!“

作品赠人有讲究

陈云喜爱书法,勤习书法,晚年有大量的书法作品,很多人都有他的题字,他还经常主动拿字送人,豁达大度,幽默风趣。1984年12月,陈云在中南海接见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前,将事先写好的两张条幅赠送给陪同前来的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钱其琛高兴地说:”我今天得到的字可是千金难买呀!“陈云逗趣地说:”我写的字一块钱一张就行了,这我可就成万元户了。“回到家里,谈及这个话题,他算了一笔账:”我一天写十三四张,就算赚10块钱,一年3000多块钱,3年就成万元户了,老汉可以卖字为生了。“还有一次,陈云给中央警卫局局长杨德中写了一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托人转交杨德中。后来参加会议时,陈云问杨德中:”给你的字收到了吗?“ 杨德中说:”多谢,多谢。收到了,我把它裱好珍藏起来了。“他笑着问:”一块钱一张,有人要吗?“杨德中说:”一万块钱也不卖。“

然而,陈云对题词送字却又是十分慎重的,有着政治家特有的清醒和严谨。他曾说:”我这字,好人才送,送给好人不要钱。不能给坏人,坏人一万块钱也不卖给他,给了他,他的政治资本就高了。字不能去卖。坏人买去他可以裱起来说;‘这是陈云的字’。经别人的手不可靠,不能卖给坏人。“为防止作品丢失,陈云办公室有3只带密码的铁皮文件柜,将每次写的字都装进铁柜保存。有一次,他的家乡有人送来一份精美的文房四宝,同时请他为准备开办但还没有正式批准的一家公司题词。秘书向他报告后,他很不高兴, 说这个词不能题,我一题词,就等于强迫主管部门批准成立这家公司了。他嘱咐秘书把送来的文房四宝如数退回。

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拿着陈云写给自己的字到荣宝斋去装裱,被一个外国人看见了,这个外国人说:”我给你一万美金,把这张字卖给我吧。“这位工作人员说不卖。陈云得知此事后说:做得对,我的字不能卖,要是让坏人买去,那就作为他吹牛的资本了。为此, 陈云还曾专门拿出一张条幅交给工作人员,让他们拿到北京琉璃厂文物商店去卖,看能卖多少钱,目的是想问个实价,了解情况。结果,工作人员问了两家文物店,都不敢收购,也无法标价。文物店的人员讲:国家文物局有规定,中央领导人的字不能买,也不能卖,更不能出国。陈云听了工作人员的汇报后说:”我的字他们不敢标价,标低了,面子上过不去,我是名人呀;标高了,你要卖给他,他又不能卖呀,要卖到坏人手里怎么办?他要负责任呀。“

陈云不但自己钟情书法,还提倡大家练习书法,认为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很重要,而且要练毛笔字。他形象地说:字是人的脸面,过去写不好字不行,人家不用你。

陈云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都要练书法。他曾说:我这里的人都要练毛笔字,你们要练,孩子们也要练,老汉我也带头练。女儿陈伟华回忆说,他们在学校上学时,每逢寒暑假,每人每天必须写一篇大字。陈云还交代儿女们:”要让孩子们从小练好毛笔字。“孩子们经常拿出毛笔字作业,交给爷爷看,陈云接过孩子们的作业,总是一张一张地认真翻看,边看边给孩子们指出问题,要求他们每天要坚持写,还要检查作业,当面考试。在80大寿的日子,陈云给正在读中小学的孙辈们各题了一张鼓励他们练好毛笔字的”持之以恒,坚持十年“的条幅,给还未上学的孙辈们各题了一张”持之以恒,坚持二十年“的条幅。写完后,他笑着说:”他们还小呢,应当坚持20年.“

不但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练书法,陈云还从教育的高度提倡全国青少年加强书法训练,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1983年,他在接见全国少先队夏令营的小朋友们之前,为全国少年儿童题词,勉励孩子们”从小要练好毛笔字“。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小书画爱好者创作了两幅书画作品送给他,对孩子们的创作,他十分赞许,还把这两幅作品挂在办公室里。1984年,他建议教育部要重视小学生的毛笔字训练,指出:”小学要重视毛笔字的训练,要把大字课作为小学的基础课,严格要求。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汉字仍会是我们的主要书写文字,因此,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很重要。“不久,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小学生的写字训练,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逐步改变目前小学比较普遍存在着不重视写字训练的状况。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