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北京木子艺术工作室
本网讯:
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在信息不够发达的古代颇为实用,而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高手”是不会在民间的,而那些“在民间”的所谓“高手”,也多是“伪高手”而已,常人难以识别。
在书法界更是如此,在古代,所谓隐藏在民间的书法大家何其多也,他们有些人的水平丝毫不逊色于当时一流高手,比如我们如今从出土的文物当中看到了一些魏晋简牍,和唐人文书,水平都令后人叹为观止。
在今天的陕西西安的白塔寺当中,曾经出土过一件唐楷的楷书作品,此碑乃是埋在了一个佛塔的下面,古代的高僧圆寂之后,往往会修一座塔,来安放其舍利,并且往往也会请高手匠人为其书写墓志,这种墓志就是“砖塔铭”。此作一经出土,让人都看懵了!
在白塔寺出土的这件《砖塔铭》,叫作《王居士砖塔铭》。距今1300多年。
从书法的气质上来讲,此作水平之高,直接吧欧、颜、柳、赵都比下去了。从风格上来看,此作有着褚遂良的秀逸和灵动,但没有褚遂良过分的抖动与缠绕,此碑还有这欧阳询的结字的精稳,但丝毫没有欧阳询的寒俭之气。
根据考证,这件《王居士砖塔铭》乃是唐代一个叫作敬客的人所作,敬客所在的年代,褚遂良已然逝世多年,但这一唐代书坛的“广大教化之主”,对于天下人学书都有着莫大的影响,敬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敬客是出生在山西的一位豪绅,他家境殷实,并且学问极好,才华高绝,与之交往者也皆是士大夫阶层的高级文人,但他一生却绝意仕途,整日与山林为伴,乃是一位半隐的书法高人。
对于学习楷书的朋友而言,唐代的诸家高手都有其弊病,学欧阳询的字易生寒俭之气,学褚遂良、薛稷的字,则难得其骨力,学颜真卿的字,则容易染其俗气,学柳公权的字则容易生刻板、呆滞之气,这并不是书家的错,而是学习者容易产生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