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艺术类>内容

一个没学历的老人,40年后震惊画坛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5/3/22 10:17:15

来源:北京木子艺术工作室

本网讯:

 

据记载,徐悲鸿在评选赴苏参展作品时,见到《上林春色图》,大加赞赏,并自责道:“我怎么连这么一位画家都不知道。”

不久,徐悲鸿致信刘奎龄,乞刘一幅孔雀。可惜,刘奎龄的孔雀尚未落墨,徐悲鸿已离开人世。这不仅是艺术史上的一大憾事,也让刘奎龄沉寂了二十多个春秋。

 

他就是

深得徐悲鸿高度赞扬

并被其赞誉为

“当代中国画坛翎毛第一人”的

自学成才的大师

 

刘奎龄

1885─1967)

字耀辰,号蝶隐

自署种墨草庐主人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

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

擅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

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

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

 

据粗略统计他的作品题材

有走兽、花鸟、草虫、翎毛、

人物、山水等一百五十余种

若将所画的作品聚集在一起

不仅画了一个动物园

而且还画了一个植物园

 

他通过反复探索

将西方水彩画的“湿画法”

与传统中国画的“没骨点染”相结合,

首创能准确表现动物皮毛的

“湿地丝毛”技法,

作品生动逼真,令人耳目一新。

 

一生的心血

倾注在绘画艺术上

辍学在家,致力学画

独辟蹊径,无师亦可自通

一辈子在自己的小院

未曾走出国门

也未曾受过专业的美术培养

却能够将西方美术文化

渗透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国画中

 

1905年

在私立敬业中学毕业后,

即辍学在家,

临摹、研究古今中外之名画,

探索创作动物画的新途径。

30余岁,以卖画为业。

60岁左右技法更趋成熟

 

刘家祖籍浙江绍兴,

清乾隆年间由静海移居土城,

系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

1885年6月13日刘奎龄生于天津。

 

南开中学首班毕业生,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

研究五代、宋、元诸家,

尤其是明代吕纪、清代沈铨的画技,

并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

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

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又是高雅的,

他对传统的意境美有着独特的体验,

对洋为中用有着独到的理解,

他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将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挖掘得恰到好处。

 

他的画

既有工笔特色的精意结构,

又有水墨小写意的笔墨韵趣,

二者结合得水乳交融。

以其宽广的画路,

为丰富发展中国画的技法

开拓新的表现领域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奎龄的国画技艺全面,

花卉、禽鸟、畜兽、山水画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但画畜兽、禽鸟的造诣最能独步画坛。

其笔下的花鸟畜兽大多来自生活,

源于他对大自然动物的细微观察,

既不照搬自然,也不复制古人,

在章法与造型等方面均表现出

卓越的创造性和出众的艺术才华。

 

他真正做到了将古今优秀的笔墨传统、

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

西洋画的真实感和整体感与其丰富活泼的艺术想象,

极为圆满地融为一体,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

 

刘奎龄的绘画艺术

在研究宋院体画、元、明、

清诸名家巨匠的基础上,又广受并蓄;

学习西画画法、郎世宁画法

及日本竹内栖凤技法;

将西洋画以及日本绘画之色彩、透视比例

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

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最难得的是,

刘奎龄画中有一股清气和新气,

这是绘画能进入艺术的根本因素。

尤其是”清气”,画上若无此“清气”,

但不可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粗俗”和“僵死”不能称为艺术。

 

刘奎龄对线描及笔触的认识,

并没使其作品的“骨法”弱化,

而是将笔于墨、彩等其他迹象浑化到如此

古代画论中所称:“高低晕淡,品物浅深,

文采自然,似非因笔”的境地,

亦即所谓“隐迹立形,备遗不俗”,

不使笔触跳脱外张,令人感到含蓄有味。

 

对于传统绘画,

刘奎龄有很深的功底。

他不是简单的临摹,

而是真正的吃透、掌握、融会贯通,

接触到西方绘画后,

他能合理地学习借鉴、巧妙融合,

这是很难做到的。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