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新闻点>内容

荣宝斋书法院:春日读书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0/4/26 16:09:57

来源:荣宝斋书法院

 

本网讯:2020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诞生于199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初衷是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至今已有二十五年的历史。

值此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荣宝斋书法院院长王登科老师以“有福才读书——我的艺术人生与读书经历”为题分享自己几十年的读书心路历程,鼓励大家多元阅读,独立思考,读有所得。

 

有福才读书——我的艺术人生与读书之路

(节录)

王登科/文

(本文整理自山中的人文课读书会)

原本就想做一期山中的人文课的读书会,没想到在这个特别的时段实现了。

本次的话题是“读书是福”,目的是和大家交流读书的体会。就我个人而言,从小到大,不敢说读书读的多,但却对读书有一种自己特别的体会和兴趣,因此在这里将这几十年来有关读书的心路历程与大家来分享。今天也正逢“世界读书日”这样的一个特别的节点,也算是抛砖而引玉吧!

 我个人一直觉得,读书其实并非只是指的阅读书本,而也应该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一个人的行旅,对于大自然的观察,甚至交游都是一种类似读书的方式。当然,具体而言,对于读书的基本定义就是阅读有文字的书籍,只是这种定义未必能完全概括读书的本质。

 

推荐书目《颜氏家训集解》

一、古人对读书的理解和境界

读书是福,是中国古人对读书的最高礼赞。

在古人的世界里,读书是一种清福的享受。因此有很多对联和诗句来写读书,比如“读书真是福,饮酒亦须才”、“ 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泰山。”、“ 种树类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有好友来如对月,得奇书读胜观花”、“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等等。在古代士大夫和文人的境界和层面对读书就有这样一种一以贯之的认知,通过读书更可以进入到前贤的世界,可以进入到自己抵达不了的地方,可以看到那些更具智慧的头脑在思考什么。

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文字,有了文献,然后人类社会通过文字和文献的传递延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传递的绝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的经验,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中华文明能够薪火相传,正是凭借着中国人对书籍的情怀,不仅因为有书籍的存在,更是有一代代人去通过阅读和理解乃至践行。由此而言,中国人对于读书的感觉可能更为与众不同。

当然,回望历史,中国人在读书上还是有一些特别的一类小倾向,即功利性的读书。在历史上有些文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功名,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并非一种正确的读书观。如今有些成年人厌恶读书,或者没有读书的习惯,这可能正是因为童年时候的功利性读书而导致的逆反心理所导致,功利性读书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对书感情的淡薄,因此最好要从小培养孩子对于书籍的兴趣,这不仅是培养一种兴趣,更是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通过读书也能学会享受孤独,不管是晴窗前,还是风雨后,都能通过书籍获得精神的慰藉,就算羁旅天涯,只要有书为伴也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而这种对书的情感往往是童年时就决定了的。

 

推荐书目《世说新语》

二、读书的缘起和经验

每个人的童年不仅形成了个人的初始人生经验,这些经验包括我们的饮食爱好和行为习惯,都会映现在整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成为人生的一种底色,因此不要小觑童年时期带来的深远影响。读书也是如此,第一本书是什么,有什么内容,讲了什么故事,这些都会萦绕在一生的梦中。

我们这代人儿时最常见的便是小人书,这些小人书不仅平添了那时生活的乐趣,更是最早让我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儿时的小人书常常用来炫耀和分享,因此每一个封面的标题和封面上的人物如今都历历在目。一个人的阅读的经验,往往会让你想起当年阅读这本书的时刻,不管是那个时候遇到的人物或是事物,都以这本书作为连接点而变得清晰可见。

在孩童时阅读的小人书中,有些名字至今都还记得。比如《满湖冰封满湖春》,通过这个诗意的名字懂得了诗词的平仄,比如《激战无名川》,这又记住了一个地理名词。这些看起来只是书名的标题,映现在孩子的世界里的时候会被放大,变成一种明亮的标志,一种回忆的原点,这就是读书的意义。除了这些标题,那些封面也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画画的爱好就是源于那些优秀的连环画家,那时每天沉浸在这样一种精神世界里,总有拿起笔描画的冲动。这些小人书就是童年读书的缘起。

一个孩子通过读书这样一种方式走进历史,走进未来,走进他非常陌生又亲切的一个时空领域,也可以是走进梦里,然后也可以是走回自己的心里。有些书名已经记不得了,有些画卷的名称也记不得了,但只有那些印象依旧深刻,这就像我们现在回忆六七岁以前的一些记忆一样,你可能记不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但你会记住情境,记住色彩、记住温度。

 

推荐书目《东坡志林》

三、买书的经历和求学时代的读书

我自己在几十年当中读书当然就要买书,我有这样好多的经历,小时候买书不便,多是托人买书,我觉得那个时候不是真正喜欢读书,就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有点像现在小女孩追求时尚一样。17岁那年我把四大名著买全了,包上书皮,然后每天阅读,这些书至今保留着,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这样买书的经历后来还有很多,当然大部分时间的读书还是跟考学有关,因此读书往往是囫囵吞枣,这种阅读不是特别的便捷,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读硕士期间的三年,又背回了一堆书,当时去买《史记》、《汉书》等等,买书有点像是一种人生的嗜好。所以读书人最后都有这样一种嗜好,他喜欢买书,但不一定看。书就像中国人积蓄财富的这样一种感觉,放在心里有底,虽然可能一生都不会用,但是随时想用的时候自己心里会有底,因此买书作为一种嗜好一直陪伴我到今天。

不过,我还有一点遗憾,那就是同一本书总要购入很多本。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今天买一个出版社的,明天又买另一个出版社的,最后就分不清这个书到底买没买。还有一类书,不同的版本你也会去好奇,比如像李泽厚《美的历程》,还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还有黑格尔的一些书和一些中国美学史,这样的书当时非常的风靡,看到就买。《美的历程》最后买了不下七八种,还有一些书各种版本都有,其实最后买书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读书体验了。这是我跟大家分享自己买书的经验。

 

推荐书目霍布斯《利维坦》

四、读书的乡愁

一个人他的乡愁可能不仅仅在故乡,很可能是在童年时玩过的一件小玩具上,像我们那个时代的一把驳壳枪,或是童年时代穿着的一件旧衣服,这些东西都非常可贵,因为它们会唤起我对童年的一个回忆。最重要的它能够让我插上翅膀,用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回到那样一个特定的时代。以前我说过音乐,我说音乐是灵魂的散步,是开启记忆的门,其实岂止是音乐,读书亦是如此。童年时代的书往往会让你回忆起那段时光,因此说书也会代表一种乡愁。

书的乡愁还有一种,比如说我在家乡工作的时候,我大部分的书都寄存在家里的书架中。到了北京有了新的居所便也有新的存书,每次回老家的时候要随身带上几本急用的书。有的时候确实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拿这本书就会冷落那本书,回家以后看落满尘埃的那些书,就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感涌上心头,这一次我带你走了,那本书是不是冷落了?然后有些书可能一生你都不会看到,它就在书架最深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书的乡愁。

故而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汲取,还有读书时对书的那一瞬间印象,还有通过读书产生的对人生况味的一种特别理解。这些都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推荐书目乔恩·威特《社会学的邀请》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这样的一种读书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但愿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些感受,从今天起大家都能够找一个恰当的时间,在短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然后等下一次读书会,我们可以一起来分享彼此读书的快乐和人生情绪。

(责任编辑: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