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新闻点>内容

全国人最喜欢的一幅画,竟出自他手

来源:神笔奖时间:2018/11/20 12:02:00

       本网讯  来源:天下画廊 他的足迹遍布陕北的乡乡镇镇,画了几千个农民肖像和上万张速写,笔下的毛泽东像无人能比,勾勒出的美女也个个漂亮,他便是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作者,国画界泰斗级人物——刘文西。

成名作轰动一时,毛主席都说好!
“延安时期的帽子,一身素色布衣”——这便是刘文西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1933年,刘文西生于浙江嵊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兄妹六人,刘文西排行老大。

刘文西 1994年 神威
江南的灵气孕育了刘文西的艺术天赋。少年时期,读中学的刘文西,在美术课上第一次听到了世界大师“达·芬奇”的名字,当时的译名为“达文西”,刘文西便想:我们都是“文西”,他能成为大画家,我为什么不行呢?从此他便更加发奋画画。

刘文西自画像
1947年,毕业实习时,24岁的刘文西在选择了陕北,3个月的实习期里,刘文西背着包,在黄土地上走走画画,留下了数百幅写生作品。
通过跟延安老乡们的接触和交流,刘文西听闻了许多毛泽东当年的故事。学生时代的刘文西就看过大量毛泽东和陕北农民交谈的照片,而亲耳听到这些事忌,更是让他深刻印象。
一天,他在延河畔写生,见一位牧羊老汉赶着一群羊从沟坎上走来,头巾、胡子、皮袄、腰带,让他一下子联想到前几天看到的毛主席在杨家岭与老百姓交谈的照片,创作的激情喷涌而出,他的成名作之一《毛主席和牧羊人》就此诞生。

刘文西1958-1962年所作《毛主席与牧羊人》
画面中的老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主席面前侃侃而谈;而主席面带微笑、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就连指间的烟灰都忘了弹。
这幅毕业作品轰动浙江美院。国画大师潘天寿看后,欣然为该画题词——“延安之晨”。1960年,该作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毛泽东看了后说:“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这句赞扬,极大地增强了刘文西的创作积极性。
画了一辈子毛主席,却从未见过他本人

陕北高原深厚的黄土地、高远的蓝天、淳朴的人民、丰富的民间文化,深深打动着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画家。陕西是刘文西最爱的一片土地,三十年来,他到陕北去了四十多次;他跑遍了陕北所有的县;他近十次在延安过春节;他画了几千个农民的肖像和上万张速写。

黄土地的老人
“陕北是来不够的,也是画不够的。”这是刘老常挂在嘴边的话。照片中的刘文西总是离农民很近、离黄土地很近,这也是他的画能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刘文西和腰鼓队在一起
在陕北采风的时候,刘文西与画家们每天早晨8点出发,乘车要在蜿蜒曲折、寒风凛冽的山路上颠簸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黄河边上采风时,他总是能和老人小孩打成一片。
刘老对于陕北的朋友,有着一种莫名地亲切,这种亲切出自对于这黄土地的向往,更是出自内心难以浇灭的热情。
高龄的刘老一生都在用画笔塑造陕北这片红色的黄土地,而领袖毛泽东的画像,更是成了他倾尽所有精力想要去尽善尽美诠释的一个主题。
“画了一辈子毛主席,但我从未见过他本人。”刘文西曾坦言,他所有作品,都是根据毛泽东照片所刻画的,虽显遗憾,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领袖情结。刘文西用了50多年,追随着毛泽东的足迹,走遍陕北。为了让画面传神,他会针对每一张照片,找到拍摄时的所在地反复走访,还原当时的景象。

刘文西 作品《东方》
刘文西对主席无比崇拜,这份狂热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一套浅灰色“基层干部”服装,从20岁穿到80岁,在任何场合看到他,都是这套行头——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那种式样的衣服。

刘文西的妻子陈光健说他不愿意穿其他样式的衣服,就只爱穿这一套,在刘老眼中,这件衣服成了一种符号,甚至是一种座右铭,时刻提心着自己,创作要融入到生活中、深深扎进土壤才能作出真正的、属于人民的艺术。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风采:



人物


毛主席指挥渡江图

秘密创作毛泽东像,竟成全国人民最爱的画!

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像
细腻的画笔,丰满传神的形象……当你打开钱包掏出纸币,以纯粹欣赏的眼光,静下心来仔细端详上面的毛泽东像时,你会意外地发现——原来艺术离我们竟是如此的近。刘文西有幅观众最多的“特殊作品”,那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第五套人民币里的毛主席像。
199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提出建议,在第五套人民币票面上统一用毛泽东主席头像。备选人物头像还有:孔子、庄子、李白、岳飞、李时珍等。最终,考虑到钞票上的人物老百姓越熟悉越好,这样又有利于防伪。最终,第五套人民币的人物形象选定为毛主席。
1997年3月,全国八届人大代表的刘文西正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正焦头烂额地忙于设计第五套人民币。有个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工作人员,说在中国画坛刘文西画毛主席头像,画的是最多的。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制钞公司的同志赶紧找到了刘文西,想请他为新版人民币画主席头像。
当制钞公司的人第一次谈到新版人民币上毛泽东头像的绘制任务,因制钞公司提供的照片不太理想,主席的面部轮廓感较弱时,对作品一向认真的刘文西有些犹豫。制钞公司的人劝他:“如果您画了,以后十几亿中国人都有您的画了。”刘文西想了想,觉得这还真不错,就欣然接受了任务。

“标准像”依据的是解放初期毛主席在一次政协会上的照片

刘文西对着照片创作毛泽东像
在创作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泽东肖像时,他对照一张1949年到1950年间的毛泽东照片,用放大镜仔细地看,再用素描的方式,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画出来。之后,画像被交给全国范围内选出的10名技艺高超的刻板工人,分别雕刻,最后从中选出了最为精致的一个版本。

1997年4月2日刘文西完成为人民币画的毛泽东头像
对一名画家来说,虽然担任这项工作从经济利益上所得甚少,但刘老认为这却是实实在在为民造福、利国利民的好事,因为能从事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一种没有巨额奖金和奖章的荣誉。如今,人民币的流通,充斥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对于刘文西来说,人民币更像是一种信仰、对革命老辈人的缅怀、对未来祖国的期许……
刘文西笔下的革命先辈:
       
朱总司令在陕北                                        与祖国同在

春天
妻子眼中的刘文西是个“倔老头”
1962年8月刘文西初试以没骨画法为夫人陈光健画像
艺术界的恩爱夫妻有很多,刘文西和妻子便是其中令人羡慕的一对。一代画家的刘文西,其妻子也是位画家。两人相识于上海育才中学,并后来一起考进浙江美术学院,在美院时著名国画大家潘天寿就是他们的老师。毕业后他们一起来到西安美术学院,慢慢在西安美院扎住根。可以说,他们的结缘与艺术的共同追求密不可分。


陈光建作品 新疆舞
画毛泽东肖像画了几十年,如今已年届八旬的刘文西,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手指已有些变形,但仍坚持每天作画,对此妻子也是心疼。刘文西说:“到了今天,我还是想画毛主席,画不厌的。”这便是刘文西对待绘画的倔脾气。
而在妻子眼中,生活里的老伴儿也是个倔老头儿。以前在学校住的是平房,有一天俩人晒太阳,看到一旁的草丛里有个黑点,她说指着黑点问:文西你看,这个黑点是什么?刘文西说:是个豆。

恩爱的老夫妻
陈光建说:我看不像豆,像是个虫子。刘文西说:哪是虫呀,明明是个豆。陈光建说:你看你看,明明是个虫,你看它在那动呢!结果刘文西看了一眼,很不服气地说:动了也是豆!在陈光建眼中,丈夫可能就是因为他的倔脾气,才能在艺术上执着坚持,有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刘文西出身偏僻的小山村,陈光建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两个看似并不门当户对的人,却一起携手走过60载,实为缘分!如今,夫妻俩经常出席很多活动,但不管走到哪里,他们总在一起,不离寸步,互相搀扶,真是恩爱有加!
笔下的民族风美人,尽显东方韵味
刘文西除了画革命人物,其笔下的民族风美人也是独具风韵。画人物时,他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结合起来,在造型上吸取西画中素描和色彩的精华加进民间艺术中清新健康的朴素格调,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86年作 民族舞
在绘制的东方女子时,刘文西除展现其阴柔之美外,他也把女性热情奔放的一面表现地淋漓尽致。画姑娘,他重染色,能够用不露笔痕的饱色,来表现面部皮肤的新鲜圆润。画中身穿民族服饰的美女,或静坐、或歌舞,一颦一笑、一静一动皆成风景。
      
1989年作 维族小姑娘            1990年 塔吉克小姑娘
     
1989年作 新疆舞                           1990年作 陕北姑娘
                                                                
        
白马藏族小姑娘                                        黄河子孙
刘文西,专注于表现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个活生生的人。不论是日理万机的领袖,还是辛勤耕作农民,他用极富生活气息的笔触,还原了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生活不息地热情,不愧是人民艺术家。
                                                                             (责任编辑:周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