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术有你
本网讯:
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藏
在欣赏诸多山水画名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的经典之作都是以寒林、雪景为题材,而这种情景较集中地出现在北宋时期,在其他时期则比较少见。唐以前,山水画技法及形式都还未成熟,尚停留在以勾线着色为手段,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山水画初级阶段。待由五代渐渐走向成熟,经过北宋发展到南宋,是以“马夏”的“一角半边”的山水为主要形式,题材多为踏歌、行旅等。至元代,元四家多以南方山水面貌为主,除黄公望的一幅《九峰雪霁图》较为显眼,其他的优秀雪景作品基本上难觅踪迹。明清时期,南派山水的复古潮流风靡开来,基本上再也见不到优秀的雪景寒林类作品了。本文重在阐述为什么众多以雪景、寒林为题材的经典之作都集中在北宋时期。
一
据美术史所载,最早描写雪景题材的山水画家是唐代的王维,传有《雪溪图》和《江山霁雪图》两幅,虽不能确定其真迹,但可以由此推断王维作品风格的大致面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技法,影响了唐五代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而在他本人进行山水画水磨探索阶段,雪景题材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使人们的视觉不再被五彩缤纷的万物所迷惑,从而使人们更为关注于白茫茫的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恰好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无疑是促进雪景水墨山水画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也为后世画家对水墨表现形式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作好了铺垫。
(传)王维《江山霁雪图卷》局部 日本京都小川家族收藏
之后,五代画家荆浩进一步奠定了水墨山水画形式,标志着山水画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这样也使得北宋山水画的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荆浩直接影响了李成、范宽这两个北宋初期重要的画家,其中李成又影响了整个北宋的主流画风。由于北宋初期还是以北方文化为传统,描写北方景致的山水画自然也成为主流。北方正是那冰雪覆盖、寒林萧索之地,众多描写此景的优秀作品相继而生。如李成居住于山东营丘,是一位善作寒林平远之景的画家,并创作了很多诸如此类的优秀作品,如《寒林平野图》、《小寒林图》、《雪山行旅图》、《寒江钓艇图》等;而范宽地处关陕,那里积雪的山川为他创作《雪景寒林图》和《雪山萧寺图》创造了有利的地理环境。而之后的南宋时期,国家的文化及经济重心的南迁使得画家面对的客观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雪景山水画了。后来元明清时期画家的兴趣开始转变,南派山水逐渐成为主流,越来越对水墨趣味自身去追求,就再也不可能出现优秀的雪景山水画了。
北宋 李成 寒林平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的山水风格主要是全景构图,具有写实性。要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写实性山水画就必须仔细地观察和体会自然环境,而北宋文化及政治重心在北方,优秀的画家也大都集中在北方,雪景寒林地域的客观存在和水墨技法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雪景与笔墨就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产生许多优秀的雪景山水画之作也就不为怪了。
二
北宋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社会风尚是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为荣,而具备文人身份的画家则更受欢迎,虽然他们并不以画家的身份为荣,但文人的身份却使得他们的作品比一般画工更具有艺术性。作为文人,而同时又是技法巨匠,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画家也大多集中在北宋时期。在南宋,南宋四家本身都只是宫廷画家,不具备李成这样的显赫家世及文人士大夫身份。元代的赵孟頫及元四家是典型的文人画家的代表。但是画面技巧的深入程度仅仅停留在文人自娱的层面上,达不到“神乎技艺”的程度。而明代似乎是南宋和元代的一个综合,既有类似于南宋画风的浙派,又有类似于元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和董其昌。仇英的技法最为扎实和细腻,但漆匠出身的他艺术上的造诣始终达不到最高,只有唐寅最为接近,文采斐然,画艺精湛,但却终身没有入仕的机会,且狂放不羁,不可不谓遗憾。清代的画家大致分为“在朝”的和“在野”的。“在朝”的画家如“四王”,为取悦统治权贵而画画;“在野”的画家如“四僧”,并不为时人所称道。之后的民间职业画家以卖画为生,迎合市场,如“扬州八怪”等。综上所述,只有北宋时期稳定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得一种绘画题材稳定化、持久化。雪景山水画的发展跟当时画家自身的地位、修养、处境、审美是分不开的。
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天津市博物馆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李成就是一个曾经具有显赫门第又画艺超群的画家,虽家道中落,但仍然以儒家正统而自居,气节不凡。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记载李成曾说:“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哉。”从这点我们可以得知,李成是不愿意同民间画工同列的。由于李成既是一位文人士大夫,又能做到画艺高超过人,本来有机会再度步入仕途,却因天灾人祸未能成行,其心境必定是心灰意冷,寒林的萧索与旷远既表达了其内心的清冷,也宽慰了他失落的心灵。这也是他作品为什么会“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原因了,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内心的清苦之情。另一位同样著名的画家范宽,他常年居住在终南、太白山的山麓之间。《宣和画谱》中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他善画雪景,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由于其平民画家的身份,其作品全无功利之心,其心必然淡如止水,其作也有师物师心之举,面对雪山的宏伟之景时,心中必定产生共鸣,《雪景寒林图》这样的经典之作也就应运而生。直至北宋中后期,就连创作《早春图》的著名宫廷画家郭熙也画了《关山春雪》这样的精美之作,而驸马王诜也有《渔村小雪图》这样的绝伦之作,这无疑是他们多年身在官场而对宁静的渴望之情的表达!
北宋 郭熙 关山春雪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
郭熙父子《林泉高致》中记载:“今齐鲁之上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由此可知李成与范宽的追随者阵容庞大。主流画风的存在,必定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为了“衣食所仰”或者“疗饥寒”,众多的画家都相拥模仿,不仅仅模仿其技法,也模仿其题材。其中也不乏艺术成就较高的画家,《圣朝名画评》云:“时人议得李成之画者三人,许道宁得成之气,李宗成得成之形,院深得成之风。”许道宁算是他们三人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个,宰相张士逊曾写诗赞美他的画艺:“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其作品《雪溪渔父图》是难得的经典之作。此外还有一些无法考证作者的画作中也不乏经典之作,如《雪麓早行图》就是明显的带有范宽风格的作品,而《雪山楼阁图》既有李成笔法,又有范宽体势,《岷山晴雪》又极具有郭熙的风格。此类作品的作者虽无从考证,但丝毫不影响其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一个现象:雪景、寒林题材的山水画在北宋时期是风靡多时的,这也更增加了出现同类优秀作品的可能性。
宋 许道宁 雪溪渔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单雪景寒林类山水画的成就而言其他时期就不可比。南宋山水的“一角半边”似乎是当时残山剩水的真实写照,作品的完整性无法与之比拟。元代由于汉族文人士大夫没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所以并没有太多展示他们艺术才华的机会,他们的艺术也只是“在野”的。明清时期更是趋向于笔墨技巧自身而渐渐忽略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技法和艺术内涵本末倒置是无法使他们的作品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崇文抑武,使得文化和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画家们才有宽松的环境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雪景寒林山水画的空旷之美也正是北宋文化博大空间的体现。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