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红色新闻>内容

走访上海红色历史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来源:神笔奖时间:2018/7/19 12:10:41
     神笔奖网上海频道讯   来源劳动报:6月9日正值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有近百所文物建筑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作为党的诞生地、工人阶级的发祥地,这其中不乏大大小小的红色历史博物馆、陈列馆或名人故居。这些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红色记忆,该如何保护、撷取并产生联动,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真正打响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品牌?连日来,笔者走访了静安区、黄浦区和浦东新区等多处红色史迹,欲寻找其中答案。

老馆新开张:搭建红色联盟共同体
不过,即使地处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西路,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承载着竣工以来85年的厚重历史,如今日客流量达六千人次,上海历史博物馆这座新开张近三个月的老博物馆也有自己的“苦恼”。在馆长胡江看来,博物馆不分大小,除去先天因素,后期如何进行功能拓展才是关键。
“我们馆的优势在于场地,弱项是研究力量和馆藏文物。”胡江直言。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则需与其他场馆进行联动。
布局早已开始。3月26日开馆当天,上历博就已与嘉兴、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等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相关纪念馆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意欲利用馆际资源和各自定位,在人员交流、培训、展览、数字共享、图书出版等方面进行合作。今年下半年起,还将与各省级革命博物馆接洽,争取更大范围内的合作。
在市级层面,无论是明年解放上海70周年,还是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历博还将与上海市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合作,并与兄弟单位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等相关纪念馆共同合作推动展览,以此形成互补。
“搞活动也好,合作办展览也好,大家可以共建共享,这是一个点线面体的结合。”胡江如是总结———每个场馆是“点”,革命历史进程是“线”,上海属于红色历史中的一个“面”,最终搭建出全国范围内的红色联盟共同“体”。
尽管开馆时间不长,但胡江说,来自市民的厚爱却始终存在———从纠正错别字、提建议到捐藏品,许多老上海人在这里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记忆,同时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找到了新出口。
“上历博反映了上海的历史变迁,而上海近现代史中的革命历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可抹去的记忆,也是我们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江肯定道,“我们应该从中接受教育,对自己的城市历史有所了解。”

城区在升级:转角遇见红色静安
在静安区安义路63号,一栋沿街而立的砖木结构两层小楼正是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寓所内部有毛泽东铜像、书法作品、图文史料,还有一间他曾居住过的旧式房屋,家具、物件还保留着98年前的朴素景象。当游人沿着几近90度的楼梯拾级而下,推开挂着铜扣的木门,迎面高耸矗立着全玻璃幕墙外立面的静安嘉里中心,被阳光照得通体发亮———一条小小马路,隔着两栋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仿佛随时都能在现代与革命年代间穿越。
这,就是静安的红色魅力。据静安区文史馆馆长马菁苒介绍,静安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目前已经对外开放的场馆已有9家,而待开发的红色史迹更有百余处之多。十多年前就已开始探索诸如“红色经典小故事”等爱国主义教育的他们,如今正在筹谋的是如何将“博物馆城区”的概念整体升级。
“谁也不愿走进板着脸的博物馆,我们打造博物馆城区,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到生活品质在提高,同时满足感官和知识的需求。”马菁苒说,尽管场馆都不大,但贵在多而精。“当你漫步在静安街头,转角处就能遇到一间纪念馆或者故居,与某位历史人物偶遇的同时,获得一段有温度的记忆,是不是很精彩?”
为了营造这样的“温度”,除了进行空间布局、讲解员训练,更有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早在两年前,四行仓库纪念馆就曾推出浸入式戏剧《四行仓库保卫战》,这也是国内首次采用该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今年518博物馆日,互动情景剧《神秘的三曾里》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上演,这甚至还是一出时下最流行的“密室探险”类游戏,以红色故事为“钥”,破解历史“密码”,将中共三大后局机关秘密办公的情景真实再现。
很快,由静安区文化馆青年越剧团新编的现代越剧小戏《早霞》将在甲秀里毛泽东旧居上演。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位外形气质与毛泽东相当接近的特型演员,馆方希望藉此能吸引来更多观众群体。“我们要了解观众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我们有什么,然后做匹配。”马菁苒说,在她眼里,静安之美,就在不经意的偶遇与最适宜的温度中。

专家:对接文化旅游,别忘了老年群体
截至目前,上海主要红色旅游景点共65个,本市革命遗址遗迹总数为657处,其中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1个。如何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朱顺龙给出了他的建议。
在朱顺龙看来,红色历史场馆作为公共文化载体,除了要与时俱进地提升服务意识、更新传播语言,用技术手段提升观展的趣味性和体验性之外,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文化和老年群体结合起来,也是政府需要考虑和应对的问题———不妨将红色历史场馆的发展纳入到文化旅游层面,从原来相对被动单一的宣教功能,转为可观可游的文化产品。
“红色博物馆不同于其他馆,老年群体更容易在这里找到共鸣。在当下文旅大发展时期,可以做一些尝试,比如举办观展活动时,组织退休职工,由职能部门提供财政和人力支持,构建起有效资源网络,从而拓宽观展群体,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的同时,也使传播得到最大化体现。”朱顺龙说。
而据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欧晓川透露,目前,《上海红色文化地图》正在加紧编制中,预计六月底发布,届时将呈现全市300多处红色史迹并提供电子版下载。来自市旅游局的消息则显示,上海正制定发展红色旅游三年实施方案,一批红色旅游的产品路线也将设计成形。
在上海,一张红色文化网络正在迅速织就,红色历史正在所有人的记忆中闪闪发光。
                                   (选稿:魏政 / 责任编辑:张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