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年潮
本网讯: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我的父母和家人,很少谈起爷爷,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爷爷牺牲时还小,只有我大伯和大姑对爷爷有完整的记忆。二是他们工作都很忙,很少交流。还有一个原因我想是因为爷爷不仅是我们的家人,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家人用比较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件事。我们这些小孩子也知道爷爷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但在外边也不说。在李大钊烈士陵园建成后,每到清明节全家族都要去扫墓,那是难得的聚会,在那个场合下才多少会谈起爷爷的事迹。
李大钊
第一次让我觉得自己是烈士后代,是从唐山到了北京,那是1960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班里只有五个人加入了少先队,我是其中之一,因为老师说我是李大钊烈士的后人。那时比较重视革命传统教育,老师每年都带着我们去万安公墓为李大钊烈士扫墓。那个时候的我对爷爷的了解,一个是通过姑姑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解放区发表的散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后来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带着同学们为李大钊烈士扫墓,都要选这篇课文中的一段,进行集体诵读。另一个就是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光辉的五四》这本书里对爷爷事迹的介绍。
对于爷爷事迹的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比较重视。1979年10月29日,首都举行了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90周年大会。中国革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筹备处联合在陶然亭慈悲庵举办了《李大钊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展览》。
1983年,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陵园落成后为爷爷进行了移灵。1927年4月28日,爷爷就义后,由于家中只剩一元生活费和白色恐怖严重,灵柩未能安葬,一直存放在宣武门下斜街浙寺里。在我奶奶的呼吁下,直到1933年4月23日,由北大教授等人士捐助、中共地下组织出面,为爷爷举行了公葬。我父亲那时十岁,他在现场亲历了这一幕。傍晚,送殡的队伍到达香山万安公墓的时候,有一辆骡车在后面跟随。车上放着一块党组织给爷爷制作的墓碑,碑头刻有红五角星,五角星中央刻有党徽。碑的正面刻有“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背面有碑文。
那时环境险恶,在安葬时,国民党不让立碑,刘半农写的碑文也没有刻出来。北大的老师说历史上有“六朝墓志”的做法,建议先把它埋起来,什么时候能立了再立起来,这样就把这块珍贵的石碑埋在了地下。
1983年移陵,为了寻找这块墓碑,费了很大劲。头一次起灵,没有找到(石碑),别人问我父亲是不是记错了。我父亲很肯定地说石碑埋下去了,要么是让人挖走了,要么就是还没有找到。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冠飞说再往外围找找,又多挖了几圈才找到。
起灵的时候,我看到爷爷的棺材一点没有损坏。有关史料说,当年德昌杠房的掌柜伊少山钦佩爷爷的人格,不仅标价260块大洋的柏木棺材只索银140元,而且请师傅用上好黑生大漆里里外外给棺木上了五道漆。所以,棺木埋在地下50年依然完好。请来的老杠房师傅们用传统方式给棺木扎上鲜艳的红绳子,然后扛到新墓地下葬。
邓小平同志为墓碑题了词,胡耀邦同志出席了陵园的落成仪式,彭真同志宣读了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那一刻,作为后人,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腥风血雨的年代,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高唱《国际歌》,让爷爷入土为安。到1983年时,爷爷他们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党,领导着人口最多的国家!半个世纪风雨征程,五十年间沧海桑田!
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典礼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9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举办了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李大钊同志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他一生俭朴清廉,淡泊名利。……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原文刊载于《百年潮》2019年第10期;口述者李建生: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化工流通协会副会长;整理者孙良菊 鲁杨: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