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本网讯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书法艺术之花处处绽放。10月15日,85岁的商丘籍书法家袁鸿典先生,将亲笔书写的“大汉之源”横幅,赠送给2018中国永城国际万人徒步大赛组委会,预祝将于11月11日举办的2018中国永城国际万人徒步大赛圆满成功!
“大汉之源”四个大字功力深厚,遒劲有力。不但显示了书法艺术与体育赛事的相互融合,也体现出了此次徒步大赛的主题。近日,在河南省商丘市文化路一处小区里,记者采访到了袁鸿典先生。
生活赐予他源头活水
这是一间普通的平房,靠窗摆放着一个宽大的书案,书案上大大小小的毛笔,墨水,宣纸,镇尺等一样俱全。墙上挂着书家赠送的两幅书法条幅。简易的书架上有《书法•章法》《书法大字典》等书籍。
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袁鸿典,退休前是一位中学高级教师。他从6岁起,进私塾,学写毛笔字,受到私塾老师的严格要求。那时候,毛笔是唯一的书写工具,写不好毛笔字寸步难行。童年时期的刻苦练习,为他日后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真写好一笔一画的习惯,一直伴随他终生。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书生涯里,也一直保持着写毛笔字的习惯。
袁老师先后在老家柘城县农村的几所中小学教书。虽然大多数时候所担的课程是数学,但由于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国学文化的基础十分扎实。学校领导及上级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常常抽调他去帮助写作材料。因为毛笔字写得最好,他也成了大忙人。逢年过节,亲戚邻居门上贴的春联,要他写;村里人家平时有了红白事,请他写;学校里出墙报、刷标语,也都是由他出面完成。大家都说,袁老师脾气好,为人随和,无论是公事私事,随请随到,从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就这样,即使在文化荒芜的日子里,他也没放弃自己对书法的爱好。是生活,人情,逼迫着他把书写的水平一步步提高。他教过的学生还依稀记得,那时候,校园里,村头上,到处都贴着袁老师写的大字。
“从前也没有想过成为什么书法家,只是多写、多练,把字写得美观大方。后来,我才开始专攻柳体,又学习了王羲之的《十七帖》,阅读了舒同、启功等大师的作品,让自己的书写路径逐步向名人大家靠近。”袁鸿典先生虽然已是85岁高龄,但说起话来仍然铿锵有力,思路敏捷。
时代召唤他与时俱进
1994年从教育战线退休之后,袁鸿典把练习书法当做了生活中的必修课。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从没有停止过书法练习的脚步。
除此之外,他还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时刻关注时政新闻,家里面的党报党刊他一天不落地学习。因此,他发自内心的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高兴,为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欣慰,他书写的内容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一致,与时俱进。他把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与社会公益事业结合起来,不计名利,忘掉得失,只要对社会有益,能够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就把书法作品相赠送。
2013年12月,袁鸿典老师在其次子袁志华的策划和鼓动下,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以“愿天下老人都健康长寿、开心快乐”为主题的五棵松书画展。参加五棵松书画展的五位老人,年龄最小的80岁,最大的86岁。他们退休前在大学、中学任教,都曾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袁鸿典老师参展的20多幅书法作品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所书写的内容既有毛泽东诗词、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也有他自己创作的近体诗。他书写的字体雄健有力,内容健康向上,那力透纸背的书法功力,像他的身材一样板正、硬朗而又富有“精气神”,多种字体的融合,显示了袁老师的多才多艺。
书法成就他养生之道
2012年8月,袁鸿典老师应邀参加了由健康时报社主办,面向全国征集的以“养生、抗衰老”为主题的书法大赛,他的作品获优秀奖。在平时,他也喜欢书写与健康养生有关的名言警句,然后挑拣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作品送人。他把自己的书法练习作为养生之道,无论寒暑冬夏,他都要写上几个小时,有时候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说:“我喜爱书法艺术,笔墨纸砚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一天也离不开它们。”
尽管儿孙满堂,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一心写毛笔字”是晚年袁鸿典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天要写字这是个功夫,我深有体会,三天不练自己知道,一周不练别人知道,一月不练功夫减半。所以坚持练习,狠练基本功,除了练就背古诗词以外,还要背草字符号,背草字结构口诀。”袁鸿典老师有一个乐观的心态。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是袁老师书写最多的内容。他的书法风格,也体现在家教、家风方面。在他儿孙满堂的大家庭里,时时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氛围。他和老伴用勤劳的双手哺育了两儿、两女。如今孩子们已经成家立业,孙辈们也都学业精进。老人家在安享晚年的同时,时时关心着国家大事,他在不停地用自己的书法作品为时代讴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袁鸿典老师的书法作品目前被多家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同时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沈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