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当代>内容

岭南画坛的牧牛人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1/1/12 11:25:47

来源:“国画大观”微信公众号

本网讯:

 

我虽然没有直接受教于刘济荣教授,但我与他的交往却有20余年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襟怀坦荡、忠厚谦虚而又豁达诚恳的画家,就像是高原之舟的牦牛,刻苦耐劳、任劳任怨。在数十年的岁月里,他始终潜心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

刘济荣《藏北风情》67×67cm

前不久,我来到广州美术学院刘教授的画室,首先见到的是悬挂在门楣上的他自己亲笔书写的门额“牧牛人”,走进画室便看到四周摆放着不同时代和材质的以牛为题材的艺术品,而墙上则挂有刘教授刚完成的《牦牛图》。

刘济荣《月下情思》117×51cm

刘济荣教授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中国画家,50年代初,他就读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前身),直接受教于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期间曾担任关山月先生助教。后又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得益于中国著名人物画家蒋兆和、叶浅予先生的指教,进一步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也开阔了眼界。

刘济荣《正气图》108×53cm

刘济荣《傣家乡情》60×90cm

1965年,他应邀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画,多次深入藏区体验生活,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表现西藏当然离不开骠悍而温顺的牦牛、纯朴的藏族姑娘和健壮的藏族小伙子。他以其独有的优美、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辽阔的草原、牧场,肥壮的牦牛、羊群,特别是勤劳质朴的藏民牧女。我们可以说,把粗犷倔犟的牦牛与质朴、美丽的藏族牧羊姑娘揉合在鲜明而又典型的生活场景中,构成了刘教授绘画艺术的重要特色,特别是他画的水墨牦牛,把传统的中国画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刘济荣《草原春牧》59×96cm

这次我有幸看到刘教授的一批新作,更被其中二幅长卷深深打动。

刘济荣《牧牛图》60×83cm

其中一幅题为《草原牧歌》的作品,以藏族青年劳动生活的场面和牦牛为题材,表现了藏族青年男女挤牦牛奶、做青稞酒以及牧羊,或骑在牦牛背上行进、吹笛以及扬鞭追赶的劳动生活场面,令人像喝了青稞酒迷醉在绿草蓝天的高原上。古往今来,善画人物、动物的画家代不乏人。然而,在画面上把人物与动物通过生活的纽带联系起来,形成如此宏大的场面则不多见。要做到这样,需要有长期的生活实践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刘教授能把牦牛与人以及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见他的卓越的绘画悟性与深厚的表现力。

刘济荣《面壁图》93×50cm

刘济荣《悠悠草原情》68×33cm

另一幅题为《百牛图》的长卷,全是用水墨语言来表现南方的水牛,画中有近百头水牛,它们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或悠闲自得嗷叫甩尾,或奋蹄飞奔,真是万般情态。刘教授所画的牦牛和水牛表现出来的灵性与情态,是画家自身才情与灵性的表露,更是他在生活实践中锤炼笔墨技法的结果。他认为:只有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画家的才情才能与物统一起来,新的笔墨也才能应运而生。

刘济荣《紫气东来》82×60cm

刘济荣《正气图》68×34cm
  

刘教授的绘画最大成就是体现在他对笔墨、气韵、意境的追求上,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源于他对描绘对象的谙熟,源于他对前人笔墨技巧的承继以及刻意探求适合物象的笔墨表现的结果。从西藏的牦牛到故乡的水牛所构成的其画牛的无数画卷,使他无愧于“岭南画坛的牧牛人”。

(责任编辑:李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