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古代>内容

黄公望:“诗要孤,画要静”

来源:神笔奖时间:2020/7/3 16:13:46

来源:一如书画

本网讯:黄公望有言,“诗要孤,画要静”。我想,此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近观北宋范宽所作《临流独坐图》,谓之此画乃“真得山静日长之意”,宋代唐庚(子西)有《醉眠》一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已簟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此诗一语道破丹青绘事者所期望超越的艺术境界。很快,宋代诗人罗大经写就“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鲜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可见,罗大经已然从唐子西的诗句中识得人生况味,他体会到了其中独特的生命感受,于是,便以自己的生命映证了这一诗境。

 

倪瓒 容膝斋图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大文豪苏轼有诗谓之: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在无争、无斗、淡泊、自然、平和的心境中,似乎一切都是静寂的,一日有两日,甚而片刻即是万年的感觉亦可以拥有,正如元代诗人郑元明所说,“懒出户庭消永日,花开花落罔知年。”明代有位大画家叫程邃,画山水喜用焦墨干笔,笔墨凝重,于清简中见沉厚,浑沦透逸,风神自成。其八十四岁高龄所作山水册页风格豪迈纵逸,有跋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此二语余深味之,盖以山中日月长也。作品以枯笔焦墨,斟酌隶篆之法,落笔狂扫,有一种粗莽迷朦、睥睨万世的气势,如置于荒天迥地,万籁俱寂中有无边的躁动,海枯石烂中有永不绝响的生命,传达出了画者独特的宇宙体验。由画者山静日长的体验,使我联想到中国画艺术永恒的问题,这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但在中国画家笔下,它却又是具体的,但需要细心体会便可发现端倪。在我看来,这种永恒的感受,其实是一种真实的人生感受,我们看倪瓒(云林)的《容膝斋图》,其构图并无独异之处,乃是云林画格中典型的一河两岸,几处顽石,傍以老木枯槎数株,中部为一湾瘦水,对岸以粗笔钩出淡淡的山影,极其荒率苍老,如此这般的笔墨,是要尽毁人间的现实之思,将人置于荒天迥地之间,去体味超越尘世的情致啊!在倪瓒近乎凝滞的笔墨下,一切似乎都是静止的,水似乎不淌,云似乎不动,风亦不兴,路上也绝了行人,水中没了渔舟,兀然的小亭静对沉默的远山,几乎停滞的秋水,环绕幽眇的古木,静绝尘嚣,更将时光悬隔,直抵永恒妙境!此刻,倪瓒亦更有诗云:何人西上道场山,山自白云僧自闲。至人不与物俱化,往往超出乎两间。洗心观妙退藏密,阅世千年如一日。山静日自长,千年如一日,我想,此为倪瓒所深悟的永恒之境,倪氏云林者,超越乎两间,他真正地感受到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永恒之境也!

 

文徵明 绿荫长话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画家沈周,一生徜徉于吴中山水之间,几乎到了足不出吴中的地步。在太湖之畔,在吴侬软语的故乡,在那柔风弱柳的缠绵之地,我想,沈周的艺术状态也进入了一处宁静的港湾。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又曰,山静似太古,人情亦澹如。逍遥遗世虑,泉石是霞居。云白媚涯客,风清筠木虚。很显然,吴门画派的静气,是和其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文征明是一位具有深刻哲思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他对道禅哲学和儒家哲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画偏于静,且自号“吾亦世间求静者”,他是一位追求静寂的人,他为什么要追求静寂,因为惟有在静寂中才有天地日月长,在静寂中方能保持灵魂的本真!

 

五代后梁 荆浩 匡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为了谛听这一永恒的静寂之音的。五代、北宋山水画充盈着荒天邃古之境,今再次目览荆浩的《匡庐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总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如此这般的山水“总非人世间所有”,看那纷扰的尘寰远去,喧嚣的声音业已涤荡尽无,展现出的是一片静寂的神秘的天地。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说唐末五代的荆浩,隐居太行洪谷之中,参禅悟道,彼时,邺都青莲寺大愚和尚向他求画,并附诗云: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荆浩心领神会,遂作巨幅水墨山水,且附诗一首,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花一展,兼称空苦情。我想,荆浩笔下的山水就是静寂神秘的山水,峰峦迢递,气氛阴沉,寒树瘦,野云轻,透出一股幽岑冷寂的感觉,这一点,自《匡庐图》中便可见他的这一艺术追求。

(文 / 赵景宇)

(责任编辑: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