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奖首页新闻红色神笔毛体展览赛委红色后代公益书画书法大咖红色书院红色影视红色领导出版物红粉
传播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
首页>>近代>内容

梵高的画,究竟好在哪,你是那个懂梵高的人么?

来源:神笔奖时间:2019/1/9 15:01:17

来源 :艺术道

本网讯 梵高的伟大在于,相隔百年的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传递过来的美。
内心骄傲、热情,像阿尔勒的向日葵。

在画册或屏幕上看梵高的画真不容易体会出它的好。
站在原画面前,用心体会画布上定型已百年的颜料,厚重的笔触、纹理、质感,不由地开始推敲他绘画的过程,那种一触即发的情绪,扑面而来。

构图、笔法、用色这些基本要素对于大师而言,都是次要的东西,透过画作传达出的精神世界才是艺术伟大核心所在。

梵高的画正是如此,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情绪,内心的热情、彷徨和挣扎,他独树一帜的世界观,感到他耗尽生命所有热情去体会,然后用艺术的方式呈现。

仓促的笔触中,可以感受到那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不能自抑的兴奋和颤抖,好像所有情感就在绘画的瞬间迸发,握住画笔的似乎不是他的手,而是那颗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
“古典主义”着重的是形体和轮廓,强调精确的素描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油画如同照片般纯粹写实。

从“印象派”开始,绘画强调不同光影对色彩的变化,用主观的方式呈现客观自然

而以梵高则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形象”,要借助绘画“表达自我感受和主观情感”,直接将艺术推入了呈现纯然心灵的全新境界。


用心灵作画的梵高,用最直接质朴的绘画语言感动无数。

他画着自己无法救赎的人,也救赎着自己。


1886年,梵高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来到巴黎蒙马特,踏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他开始经常出门去画这个城市,作品中开始出现明媚的颜色。


1888年,厌倦了巴黎乏味生活的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Arles),并很快爱上这里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 “疯狂”创作也随之进入高峰。


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中,精确的用色和几何图形似的构图,赋予画面令人难以置信的纵深感,将视线从前景一步步引遥远的天际。


梵高抵达阿尔勒早期一直住在这里

咖啡馆是流浪汉和妓女夜间出没的场所

在梵高的笔下也因为沐浴了情感的光芒,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灿烂魅力。

他得意地写信给妹妹:
“我的房子沐浴在广场灿烂的阳光下,外面漆成鲜黄油般的黄色,搭配着耀眼的绿色百叶窗,花园种了梧桐、夹竹桃和洋槐。房子的上空就是耀眼的蓝天。在这间房子里,我可以生活、呼吸、沉思和作画。”

“黄房子”就是画作中街角的那幢房子,颜色较其他建筑物鲜亮。梵高称之为“光之屋”,并将黄色命名为“爱的最高闪光”,房子前脚步匆匆的就是梵高本人。


“黄房子”不仅是个避难所,而且是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画室,“我想让它真正成为‘一间艺术家之屋’”
在阿尔勒的时光应该是梵高最开心的时候,他画下自己的房间给好基友高更,邀请他前来同住。


阿尔勒的时光,梵高的作品色彩更加明亮,也更狂热地去尝试新的表现手法,甚至售出了平生唯一一幅画。


这幅向日葵中笔触不再短促,而是坚实有力,大胆恣肆,强烈的对比和厚重的色块结合的天衣无缝,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和婀娜的纹理,描绘的淋漓尽致。


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岁月会让一切变得暗淡”。



这段时间的梵高,经常在晚上光顾附近的通宵咖啡馆,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的天蓬,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逆向的对比,朦胧的透着希望与幻想交织的复杂心态。


对我而言,夜晚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看天上闪烁的星星,地面明亮的灯光,很美也很安详”——梵高
然而鳞片状排布的地面,又些微显露出繁杂不安、彷徨和紧张,梵高也将这夜的瞬间转化为长久以来的信念。


天空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呼应,人间和天堂的边界消弭不见,阿尔勒缩减为细长的一条,几乎无法隔开蓝色包裹的水面和星空

“我希望自己可以捕捉内心的丰富与完全”,正如《星夜》中焰火般闪亮的星星那样。
梵高对绘画有着火焰般的热情,忍饥挨饿对着他目之所及的单调景物反复练习和尝试新的画法,一生中画了35副自画像。

11幅向日葵



若干幅麦田



梵高人生的最后的两年,是在病魔的折磨下度过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就画目之所及的景物,有什么画什么。

绘画燃起他对未来的希望,他想快点好起来,将来可以画更有诗意的题材。


然而这样的期待始终没有实现。。。
1889年6月因为癫痫发作,梵高被送去圣雷米疗养院,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
《鸢尾花》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属于梵高的忧郁蓝色伴着生命而来,浅如海蓝,深似墨团。

凝结了无数愁楚的鸢尾花与野菊泥土呼应,躁动的情绪对话忧郁的述说,白色鸢尾花特立独行的孤傲身影,彷徨、躁动而忧郁,但前方没有路。。。
这便是1889年5月间的梵高,他将心魂留在了画上。

令人惊叹的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梵高并没有颓废自弃,而是画出了更令人震撼的作品,旋转的线条,粗犷的笔触,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到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 1889,大概是梵高内心最纯净的颜色。

阴郁的蓝色结合粗矿的笔触,如同黑色火舌般的丝柏直上云端,充满了炙热和躁动,又如同黑夜中燃放的焰火般炫丽,天空的纹理如同涡状星系,而月亮则犹如昏黄的月蚀。

底部的村落宁静平和,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产生强烈的对比。

夸张的扭曲变形以及强烈的视觉对比,展现了躁动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此时的代表之作《星空下的丝柏路》,延续着漩涡纹及火焰般向上燃烧的线条。

《杏花》Almond tree blossom,是梵高在人生的最后一年1890年创作的,他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弟弟西奥刚出生的儿子。

杏枝上白色的花瓣尤如珍珠般闪亮,蓝色的天空衬出枝干清丽的轮廓,留下绿松色的阴影。


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充满了压迫、反抗和不安。

能感受到梵高狠狠地把油彩挤在画布上,用力几笔揉进翻滚的乌云,黑线勾勒的乌鸦奋力挣扎,画笔饱蘸着高纯度的油彩短促地排线。


悲剧的情感在画面肆意宣泄,大量短线条如同躁乱而激烈的内心
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因为过于激动身体僵硬而微微颤抖。

喜欢梵高,不因为他苦,相反,他是个把自己活得尽兴了的人,他想干的事他都干了,如果艺术是兴奋剂,这家伙就是HIGH了一辈子,作品有种狠劲,“直见性命”管你服不服气,多少人画里没有的。

梵高的作品能打动人,无论他的生活如何不堪和落魄,他的作品永远是明亮的,美好的,纯真的,积极的。

梵高的伟大在于,相隔百年的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传递过来的美。

我爱梵高,他让我见到了他眼中绚烂的世界。


                              (责任编辑:张姣姣)